2月11日晚,池新兰望着巷子里亮堂堂的路灯,心里美滋滋的。居住在沔城回族镇宝钜街巷子的她,过去常常摸黑回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如今,巷子里装上了路灯,夜晚的街道不再漆黑一片,她的心情也随之明亮起来。
改变源于去年10月十届市委第七轮巡察第二巡察组的到来。巡察组进驻沔城回族镇不久,便收到了宝钜街全体住户的集中诉求:老农贸市场附近的老菜场路段一直没有路灯,居民夜间出行极为不便。
巡察组迅速行动,连夜实地走访发现,宝钜街老菜场中央的超市两旁,有一条长达350米的背街小巷,居住着100多户人家,却连一盏路灯都没有。每到夜晚,整条街道陷入黑暗,居民出行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一到晚上,路上黑乎乎的,走哪儿都不方便。”群众的呼声引起了巡察组的高度重视。巡察组立即向沔城回族镇党委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接到反馈后,该镇党委立行立改,迅速安排镇城建专班筹措资金安装路灯,覆盖了3公里的照明路段。曾经“失明”的街道,终于亮了起来。
如今,宝钜街的夜晚焕然一新。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居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夜间出行。池新兰感慨道:“这一盏盏明灯,不仅照亮了我们出行的路,更温暖了我们的心!”
居民代表王书宝也难掩激动之情,他拿着感谢信交到巡察组工作人员手中,说道:“我们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了建议信,没想到两天内家门口就喜见光明。衷心感谢市委巡察组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除了路灯问题,巡察组还有力推动了其他民生问题的解决。在走访中,巡察组了解到,原砖瓦厂附近的垃圾填埋场堆积了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巡察组的推动下,垃圾被清理一空,路面也恢复了平整,有效解决了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巡察监督触角延伸到村级“神经末梢”,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市委巡察组坚持深耕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视为己任,组织巡察干部走进群众家中、走到田间地头,面对面、零距离发现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十届市委第七轮巡察期间,各巡察组共收到来电来访341人次,座谈走访2047人次,推动立行立改事项78件,切实回应了群众的关切。
从修缮家门口的公园,到完善防溺水设施,再到解决“方便之处”的不便,巡察组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赞誉。正如池新兰所说:“这些改变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记者 黄芸)
编辑:张 岂
责编:胡平安
审核:肖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