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围绕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仙桃镇长(主任)话经济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在胡场举行,郑场、剅河、三伏潭、胡场四镇行政主要负责人分别介绍具体举措和保障,并答记者问。
郑场镇正在加快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以上”等目标。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佳表示,将奋力打造富硒特色小镇,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亿元、实现倍增目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剅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培凤介绍,将打好沔商牌、小米牌,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擦亮“桃醉剅河·酒香天下”四季农文旅活动品牌。
三伏潭是全国职业装特色培育基地、国家高产粮油示范基地,全域富硒的仙西重镇。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才涛表示,聚焦职业装、食品两大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
胡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小华介绍,立足特碳小镇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定位,力争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以上,满弓紧弦、实干快干。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新闻发布会开到了基层。在答记者问环节,各地行政主要负责人就打造仙西特色富硒小镇、打造江汉平原新时代“鱼米之乡”、推进仙西区域中心高质量发展、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镇等进行了详细解答。 (记者 刘贤双 郑恒)
聚焦支点敢快干 提振精神争一流 奋力打造富硒特色小镇
□郑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彭佳
郑场镇将聚焦“工业倍增、农业突破、三旅融合”目标,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在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后劲上实现整体提升,奋力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以上,税收增幅15%以上。
狠抓项目建设,推动工业“倍增”。一是抓招大引强。充分发挥郑场籍在外服装老板多、产业工人多的优势,吸引企业回迁、工人回流,力争二季度签约广州红派服饰、广州欧菲尔服饰、湖北简艺服饰等入驻海鑫服装产业园二期,保证全年签约数量达13个。依托富硒资源优势,争取招引培育1家龙头型企业。二是抓培优壮强。围绕富硒食品加工、橡胶循环利用等主导产业,大力推进4个规上企业技改扩规。狠抓“小进规”“新进规”,推动鑫康胜水洗、优斯特服饰等重点培育企业进规入限,力争全年新增7家“四上”企业。三是抓投产达效。紧盯新投产项目,实行班子成员一对一包保、专班点对点跟踪服务13个规上工业增长点企业,力争全年新增产值2亿元。
狠抓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突破。一是育龙头。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省农发集团供应链公司扩大土地流转规模至5000亩以上。力争招引蔬菜深加工生产线落户投产和10家以上农业市场主体,建设“万亩蔬菜基地”。二是建示范。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支持农发集团富硒蔬菜基地、连渔村瓜蒌种植基地延长产业链,力争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4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三是延链条。充分挖掘郑场大豆潜力,建立5万亩优质大豆种植基地,推动进学校食堂、进机关食堂、进农贸市场。
狠抓三产联动,促进消费提振。发挥毗邻天门、潜江的桥头堡优势,着力打造环渔泛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利用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加快完善渔泛文旅基础设施,围绕农田采摘、康养休闲、亲子研学等主题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深入挖掘渔泛码头文化、农耕文化等,依托龚贻鹏渔鼓皮影戏工作室、富硒食品、渔泛古村等资源,打造新场景、创造新作品、上架新产品,形成“春赏花”“夏采摘”“秋收稻”“冬过年”的全时态体验。
狠抓城乡融合,做好为民服务。一是增进生态福祉。深入推进“清洁家园”行动,以“户户走到”为抓手,定期开展集中整治。二是增进民生福祉。以新农贸市场为中心,沿新240国道谋划建设集镇服装产业园、养老综合体等一批民生项目,实现就业、上学、看病、养老“四个家门口”。三是增进平安福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落实“逢四说事”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五进”活动。(整理记者 罗婉婷)
冲刺攻坚谋发展 提质增效谱新篇
□剅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培凤
剅河镇锚定“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共治安镇”发展路径,冲刺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税收收入1400万元等目标,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新时代“鱼米之乡”。
聚力“双招双强”,激活产业升级主引擎。以“投资提质年”为抓手,打好沔商牌、小米牌,聚焦农产品加工、酿酒、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15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5个以上。加快市粮食应急储备中心、华润风电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随岳高速剅河互通项目6月达到通车条件。全年计划新进规工业企业4家左右,新入限商贸企业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推行“一站式”代办服务,确保企业办事“零跑腿”、问题“零积压”、发展“零负担”,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深耕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以祥宇“鳝鱼苗”、荣民水生“藕芯片”、许先平“桃芯片”等育种技术为核心,建设稻鳝虾万亩共生示范基地和千亩优质桃园,力争全年黄鳝种苗繁育突破6000万尾,稻鳝虾综合产值超5亿元。招引严老头预制菜、一丘田等龙头企业,打造“种养加销安”农业产业全链条,推动汪场千亩桃园、董庄千亩果蔬基地、夏场片万亩西兰花、范关片万亩稻鳝虾基地提档升级。加速“剅河香米”“仙滋鲜味”品牌对接小米供应链,拓展市场。依托梦里水乡、沔阳小镇,高标准打造20公里桃花大道,串联沿线华润风电景观平台、水乡李尧等节点景观,擦亮“桃醉剅河·酒香天下”四季农文旅活动,建设赵湾村史馆、黄洲村池莉故居,打响剅河文旅IP。
增进民生福祉,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以8个黄鳝产业村为重点,新建产业通道20公里、道路防护设施50公里、疏挖沟渠80公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运营好9家幸福食堂和谢场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持续落实“雨露计划”,提升群众幸福感。常态化开展“户户走到”,落实“法警司村+”“逢四说事”机制,完善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统筹“三家”建设,激发干事创业凝聚力。实施“支部引领+党员带头”行动,以“百村万树”行动、打造绿满剅河为抓手,全域推进环境整治、植树造林和垃圾分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样板。开展“清正家风”评选,选树“剅河好人”“最美乡贤”等典型,弘扬文明乡风。建立强村富民公司,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培育“一村一主播”20名,力争农产品线上销售突破2000万元,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整理记者 刘贤双)
多向发力建支点 激活发展“镇能量”
□三伏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吕才涛
三伏潭是全国职业装特色培育基地、国家高产粮油示范基地,是全域富硒的仙西重镇。我们将在支点建设中找准定位,聚焦增长之量、转型之效、发展之质,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税收3800万元,全力激活经济发展“镇能量”。
向“高”而攀,坚定不移抓工业项目。聚焦职业装、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引育并举”培优聚群。一是主动出击。打好商会招商、乡贤招商、以链引商“组合拳”,一季度新签约项目7个,投资额4.3亿元,二季度拟新签约3个亿元项目,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二是高效推动。持续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全力推动仙西职业装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4个飞地项目建设。三是倾情服务。常态化走访企业问需纾困,重点引导熙慕琳服饰内销转型;支持领尚智造、陈风智造等企业依托电商流量,开拓市场;推动万田米业不断提能扩产,做强仙桃香米品牌。
向“强”而立,凝心聚力创农业特色。充分发挥“富硒”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固本强基稳产保供。坚守耕地红线,力争今年新增耕地1650亩。持续开展“小田并大田”,进一步推广示范稻虾、稻渔种植新模式。以“三资”清理和村集体收入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村级产业。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引领。依托江汉大米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新增流转土地1.1万亩,招引农业主体,示范引领制种、育秧、农事服务、生产加工、数字管理等链式农业,打造江汉大米核心种植基地。三是聚链成群特色增效。聚焦花生产业精准发力,加快推进“沔鑫鲜码花生”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及品牌孵化。推进“一村一品”,唱响鲜码花生、尹湾茼蒿、毛小芦笋等标志品牌。
向“好”而行,内外兼修树仙西标杆。融合非遗麦秆画、硒馆文化展示等独特元素,打造仙西区域服务矩阵。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新水平。支持卫生院二级标准建设,推动建设富硒中医药康养中心;构建“职教+产业”双轮驱动体系,试点开设“四点半课堂”,定向培养产业工人200人;升级幸福食堂功能,联动周边发展庭院经济。二是绘就“三家”建设新图景。完善“清洁家园”长效机制,实现全域环境整体提升;深入推进“清正家风”建设,以家风建设促乡风文明;全面开展“幸福家业”行动,力争全年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村3个、20万元村5个。三是激活消费场景新动能。探索“公园经济”+“夜市经济”一体化运营,建设集装箱主题风格商业街;依托沣沛智能水产项目,策划“科技兴渔”主题研学,打造渔旅融合新场景。(整理记者 胡纯波)
满弓紧弦 实干快干 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胡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黄小华
胡场将立足特碳小镇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功能定位,强力推动工业提质、产业提效、城乡提能。力争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以上,完成税收收入5500万元左右。
在项目建设上全力以赴、聚焦聚力,让经济底盘更加稳固。全神贯注聚焦目标。紧盯重点企业强调度,力争到2027年全镇规上工业产值过50亿元、税收过亿元。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超过50万元的行政村10个以上、100万元的行政村3个以上。全情投入招引项目。重点推进华泰长城电器设备等项目签约落地,中桃药用辅料等项目加快建设,东南佳特碳二期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高质量完成亿元以上技改企业5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个、规上工业企业2个、限上商贸企业3个、入库项目12个。全面发力投产增效。支持东南佳“强链”,推动仕仕全通信电缆项目6月竣工投产,耀之鑫电商产业园6月份入驻,支持安必盛等重点企业技改升级,推动百炼铸造机加工项目10月份投产。全员行动优化环境。围绕百炼等9家企业预增产值增长点目标精准发力,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
在特色产业上精准发力、蓄势赋能,让农业产业更加兴旺。紧紧围绕“一主两线三片区”方向不动摇,争当环排湖农文旅融合示范镇。抓牢农旅项目“一盘棋”。支持阿尔迪采摘做大做强,做好国防动员训练暨人防疏散基地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汉江干堤滨江驿站建设。抓实种业培育“一品牌”。打造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带动沿线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支持北湖垸村韩国萝卜等特色产业“全面开花”,形成“一村一产”格局。抓好莲藕产业“一条链”。推动麻港片区12个村居发展莲藕特色产业,支持健飞食品等市场主体做大加工规模。
在城乡融合上补齐短板、优化功能,让人居环境更加适宜。以环境整治为“关键点”,乡风文明为“结合点”,群众致富为“落脚点”,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做实基础设施“强基”。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工程,修复集镇破损道路、雨污管网,加快推进集贸市场及周边环境面貌提升。做优乡村环境“美颜”。抓实318国道、五乐台大道、455省道等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全镇环境“焕然一新”。做好基层治理“提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常态开展文体活动,抓好安全生产和矛盾化解工作,推进“三家”建设,夯实基层建设,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整理记者 陈亚东)
编辑:张 岂
责编:胡平安
审核:肖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