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潜水队”——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掠影

“寻找心中的一抹绿”摄影大赛

从武汉出发,用相机记录旅途中的各种“绿色”。

争创文明城市

今年是武汉市新一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房产

房价去年猛如虎 今年骑老虎

发表时间:2008-06-25 08:36

来源:长江网  进入论坛
分享到: 6.02K

据市场报报道,“房价猛如虎”,这是去年不少买房人对楼市价格暴涨所发出的惊叹;今天再谈房价,轮到强势的房地产企业觉得自己也遇到了老虎,骑虎难下了。
 
    “房价猛如虎”,这是去年不少买房人对楼市价格暴涨所发出的惊叹;今天再谈房价,轮到强势的房地产企业觉得自己也遇到了老虎,骑虎难下了。

    那些前两年在市场上兴奋着的房地产开发商们,现在都在不安地问:“咱们的资金还能坚持多久?”最为不幸的是,在融资成本高涨的同时销售萎靡。这意味着,开发商的两大资金来源均亮红灯。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资金情况并不理想,甚至非常糟糕。他们唯一能表达谨慎乐观态度的方式是推迟开盘,等待时机。上半年以来,北京至少有几十个项目推迟开盘,以待良日。不过,似乎没有短时见到转机的可能。

    大部分企业都在调整策略:为了确保现金流、摊薄利润以求能够挺住。在降价问题上,开发商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降价,这种方法会拖累和得罪同行,银行也不会认可。另一种方法是促销,报价不降只提供其他优惠,但是只要不直接降价,就不易发生多米诺骨牌现象。通过促销,“开发商少挣点,银行少损失点,政府不再进一步压制”,众开发商试图以此寻求一种多方共赢的新平衡。

   自去年底开始的楼市间“一场伟大的博弈”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由“价涨量跌” 到“价滞量跌” 楼市调整趋势难改

    调整:价滞量跌预示调整

    自去年底开始的楼市间“一场伟大的博弈”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北京南三环外紧邻建设中的地铁四号线附近,一家楼盘的促销广告很醒目,买一居室送8至11万元的车款;如果付全款的话,还可以打 9 折。销售人员为记者计算了一下,如果买一套 60 平方米一居室的话,可以优惠将近 20 万元。

    一组数据也显示,北京的房地产交易还没有走出低迷的状态。

    放缓:全国房价涨幅放缓
    北京楼市由年初时的“价涨量跌”已经步入如今的“价滞量跌”,而在深圳等城市,房价则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数据说明,深圳房价的下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是房价大幅下跌。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 5 月份,中国 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9.2% 。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房月比价格近年来出现首次下跌,跌幅为 0.2% 。
 
   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的主要城市包括:乌鲁木齐 22.8% 、海口 17.6% 、宁波 16.6% 、北京 15.7% 和杭州 15.2% ;降幅较大的主要城市包括:兰州- 0.8% 、深圳- 0.5% 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最新一期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将迎来房地产投资和价格双双下滑的局面。报告认为,房地产在需求下滑情况下供给大幅度增长,预示房地产价格将面临整体下滑的可能。

    今年前 4 个月,全国商品住房竣工面积84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0.2% ,增幅同比提高 10.3 个百分点;销售面积 13664 万平方米,同比却下降了 4% ,增幅同比下降 20.6 个百分点。报告认为,上述数据集中反映出以下几方面信息:房地产捂地牟利模式被资金链过紧打破;房地产在需求下滑情况下供给大幅度增长,预示房地产价格将面临整体下滑的可能,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收益将进一步下滑,资金链将进一步收紧。
 
   中国社会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这轮楼市的调整就在于从 2007 年下半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即房地产市场是民生的市场,是住房消费的市场。

    有人预计,随着央行本次准备金率上调,未来还将冻结 4000 多亿元资金。这对于本来资金链就紧张的开发商无异于雪上加霜。
 
   记者也了解到,第二套房贷新政出台的目的就是通过收缩个人信贷规模来抑制购房需求,尤其是投资性需求。实践证明,很多房地产投资者在感到风险加大的同时,逐步淡出了市场。

    胡景晖认为,就北京楼市来讲,目前博弈依旧没有停止,持币的购房者没有因开发商的打折而放弃观望,开发商则苦于资金链风险而屡屡促销。促销可能增大购房者的降价预期,进一步加重购房者的观望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商日益感到资金链断裂的枷锁愈加沉重。打折促销的力度将会不断加大,松动开发商自身利润空间也存在可能。

    “无论一些企业如何捂盘,但是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易宪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就是房地产市场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政府要求生产更多的中低档产品、保障性住房、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严格管理、房地产市场投资性购买挤出等。因此,楼市回归理性是大势所趋。”

    作者 李忠峰

 

责任编辑 纪纯

长江网24小时报料电话:上午8点至下午6点请拨打027—66668888;
下午6点至上午8点请拨打027—85779997;手机:18702712366。;
本文被浏览

延伸阅读

    合作网站
    E览微博
    论坛热帖
    今日排行
    热门图片
    文化五城
    长江宽频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镜像网站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