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机制激励群众参与
2004年2月23日下午1时18分,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生活园区6幢317室学生宿舍的一个衣柜内发现1具男尸。经昆明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在该宿舍的衣柜内共发现4具男尸。案发当晚,昆明市公安局认定,失踪学生马加爵就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
这就是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案”。同年3月2日,公安部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公开发布A级通缉令,对提供线索抓获马犯的有功人员将奖励20万元人民币。
2004年3月15日晚7时许,海南三亚市“摩的”司机陈贤壮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乞丐很像通缉令中的马加爵,于是便跟踪辨认,为了慎重起见,陈贤壮又到路边贴着通缉令的电线杆上看了几眼。当确认乞丐就是马加爵后,陈贤壮立即到派出所报警。当地公安机关迅速出警,当场抓获假扮乞丐的马加爵。
破案后的第二天,陈贤壮就领到了悬红20万元。紧接着,三亚市政府也给予陈贤壮5万元奖励。
随着形势发展,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而实行的通缉令悬赏破案机制,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河北邯郸农行5100万元特大监守自盗案的告破,则更能说明悬赏通缉令发挥的威力。2007年4月14日,邯郸农行发生了特大金库被盗案,而公安机关16日才接到报案,失去了抓捕破案的最佳时间。
“从当时的情况分析,犯罪嫌疑人案发前准备很充分,案发后出逃时间长,公安机关抓捕工作的条件很差。”龚志勇说,“公安部果断决策,发布公安部A级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悬赏通缉两名犯罪嫌疑人”。
同年4月18日下午3时,邯郸农行监守自盗案第二号犯罪嫌疑人马向景在北京落网。4月19日上午8点20分,该案第一号犯罪嫌疑人任晓峰在江苏省连云港被抓获。
“这两名犯罪嫌疑人都是经过群众举报后而被警方抓获的。案子告破后,为抓捕任晓峰提供线索的连云港市民李某等3人,获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连云港市公安局奖励共20万元。李某、张某、吴某分获奖金10万元、6万元、4万元。”龚志勇回忆说。
龚志勇进一步说,“我们做过统计,公安机关破案线索70%以上来自人民群众的举报,而发布公安部A级通缉令后,破案率会上升10%—20%。即使科技再发达,侦查工作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也不行。这种支持包括一定的激励手段,如悬赏通缉”。
据了解,通缉令分级后,A级通缉令的悬赏金不少于5万元且不封顶,B级通缉令的悬赏金不少于一万元。在奖励方式上,两种通缉令也略有不同:对抓获公安部通缉令A级被通缉人或者提供关键线索的有功单位或个人,由公安部给予奖励;对抓获公安部通缉令B级被通缉人或者提供关键线索的有功单位或个人,则申请发布通缉令的省级公安机关给予奖励。
悬赏通缉是一种侦查措施和手段,这种手段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在西方很多国家,公众可以到警察局领取具有编号和密码的信息卡,如果公民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警方就会把奖金存入其卡中。
“我国每万人中有11名警察,而欧美国家是35名。但我们的追逃能力却是世界一流的,一些大要案之所以破案如此神速,这应该归功于群众雪亮的眼睛和悬赏通缉制度。”龚志勇说。 (赵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