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
技术创新当为首要工作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突破以及掌握核心技术,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
上海市2010年在推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启动第二批、第三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制定实施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专项行动方案。全市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业企业利润、高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快于工业总产值增幅。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提出,今年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规划,有舍有取,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抓紧实施一批专项工程,启动建设商用飞机发动机装试基地、民机航电产业基地等一批项目。
“从本质特征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其核心内容是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成长壮大,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改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核心技术受控于人、全球价值链受制于人”的格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亦提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业内专家表示,新兴产业要发挥作用,需要向产业链前端更多地投入——向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朝产业链的前端投入;而不是投入到后端的制造环节,甚至直接投资在购买国外的生产线上去;此外,需要注意布局,从专业体系的设立、标准体制的建立方面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去做。
高额的研发投入对单个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压力和风险,令很多企业望洋兴叹。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就曾指出,2010年我国进口2500亿美元左右的机械产品,其中主要是高端装备。目前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困难仍比较大,尤其是首台(批)套高端装备自主创新中的诸多困难仍需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支持解决。
任洪斌建议,国家应对经用户使用证明获得成功的国产高端装备的研制单位和有关个人给予补助和奖励。有关部门在“十二五”规划中,尤其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专项规划中,应对高端基础零部件给予充分重视,加大国家财政资金和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此外,对敢于使用国产首台(批)套高端装备的用户应加大力度鼓励。
资金瓶颈亟待解决突破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产业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其起步和培育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离不开财政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今年,广东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将安排20亿元,5年共投入100亿元,集中支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等11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而实现对其他产业和领域的带动提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不仅如此,为鼓励项目竞争,实现财政资金的择优配置、重点突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引入了竞争性安排方式。最终通过全部程序的项目,将获得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省财政资金扶持。这笔扶持资金将根据项目实际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安排使用。其中,形成产业的项目,将优先采用贷款贴息的方式,原则上每个项目用于贴息的补助资金不低于补助金额的50%;对开发研究、市场开拓和配套服务项目将采取适当补助或以奖代补的方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回报的产业,也是高投入的产业,如何解决前期投入的资金瓶颈问题至关重要。在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扶持之外,传统行业的利润率正在下降,应该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民间资本的引导,需要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解决人才瓶颈和资金约束问题。
目前,银行也对新兴产业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介绍,截至2010年底,工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领域的贷款金额超过6.1万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7%,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他表示,未来3至5年间,工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领域贷款额度争取翻番,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力度。
杨凯生认为,“十二五”期间,银行要积极支持先进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与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相称的信贷结构。
对新兴产业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正在研究解决。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发改委拟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同时建立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吸引社会多元投资。
“今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开局之年。”张晓强指出,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建立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吸引社会多元投资。从激励创新和引导消费的角度,研究流转税、所得税等环节的支持政策,研究完善地方税政策。同时,加快完善创业板、场外交易和债券等资本市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现代融资方式。
园区经济放大规模效益
区域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聚化,已经成为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江苏省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列为今年的十大工作之一。在江苏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示范基地和省级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的集聚带动作用,推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做强做大新兴产业。
越来越多的省区市把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引擎,作为承接国际产业分工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很多高新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例如,从江苏无锡高新区等多级政府部门帮助“尚德”扎根无锡,施正荣博士带领尚德公司一举跃入世界光伏行业前3强这个“创业传奇”中能够充分说明。正是高新区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特别是像施正荣这样的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无锡高新区才能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取得主动。放大“尚德”效益,通过引进一批领军型留学归国人才,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带来的区域发展效应将会越来越大。
“各地都在兴建工业园区,就是规模都比较小。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兴建了一个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基地。第一批入园的是62个企业,第二批66个,一共128个。”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表示,当前发展中小企业,要通过打造工业园区,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把优势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里。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人才的交流、生产效率的提升、产业链的配套,还有利于环境保护。“下一步,我们还要去各地调研,总结兴建工业园区好的做法。”
责编:陈颖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