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河南濮阳出土两千多年前西汉古酒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1-05-11 10:39 来源:
【字体:

  知识链接

  西汉美酒不能再喝

  古酒仍有酒味,但成分已变化,外加大量金属离子,已无法饮用

  俗话说:“酒愈陈愈香。”一壶两千多年的古酒是什么味儿?还能喝吗?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杂项鉴定专家王育成教授曾表示,出土古酒多装在密封的金属器里,多为青铜罐和壶,但里面的液体并不全部是酒。“一部分液体可能是渗进去的水或其他物质,有些液体发红色,可能跟储存的器物和周围的黏土有关。”

  再者,酒中的化学物质在长期埋藏过程中会缓慢变化,就算环境十分稳定,也不可能毫无损耗地保留至今。出土液体不少储存于青铜器内,酒液与青铜混合会起化学变化。古酒虽然有酒味,但毕竟是“过期”饮料,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外加大量的金属离子,已经无法饮用了。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程光胜研究员明确表示,西汉美酒不能饮用。他说,经过两千多年,西汉美酒的乙醇含量已经很低,已失去了酒的饮用价值。另外,它还含有一定量的铜及其他一些重金属离子,如果饮用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危害。

  千年佳酿 不可再造

  王育成教授认为,由于出土液体的成分已经发生改变。想要再造古酒,即使是有了千年的造酒工艺,也很难酿出佳酿。

  酿酒不仅需要配方,还需要了解具体工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胡国栋先生认为,工艺是不能从化学分析中得知的。因此,我们无法完全再造古酒,这份甘美只得留给它的主人享用了。

  世界“酒”鼻祖

  河南贾湖酒

  上世纪80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8600年到7500年的碎陶片,上面还有一些固体残留物。

  经分析,残留物的化学成分与现代稻米、米酒、葡萄酒、蜂蜡、葡萄丹宁酸以及一些草药相同,还包含山楂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陶器盛放过以稻米、蜂蜜和水果为原料混合发酵而成的饮料。

  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存在最早的酒的证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实物,被誉为“人类酒鼻祖”。专家认为,“贾湖酒”可能是山楂酒。

  西汉美酒

  西安曾出土26公斤

  
 西安出土的二十六公斤西汉美酒 资料图

  2003年6月中旬,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一工地发现了一座汉代高级贵族墓葬。考古专家在清理一件西汉早期凤首铜锺时,惊奇地发现其中盛放着约26公斤青绿色的美酒,香味仍然扑鼻。

  专家普遍倾向于西汉美酒是黄酒。专家认为,这些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美酒是目前所知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古代美酒。

  能喝的“古酒”

  1845年道光贡酒

  
辽宁出土的道光贡酒 资料图

  1996年6月,辽宁道光廿五集团公司老厂搬迁时,发掘出4个道光乙巳年(1845年)的木酒海,内装原酒4吨。这是目前唯一可饮用的液体文物,国家文物局鉴定后认为,此酒是“奇珍国宝”。出土的木酒海和部分原酒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8年,在汶川地震赈灾义拍中,21公斤道光廿五贡酒拍出了551万元的高价,单瓶最高成交价19万元。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