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性教育教材将试用 大尺度成长可好?
(山西都市报)日前,我国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教材 《成长的脚步》出炉,从新学期开始,该教材将在北京部分小学试点使用。这套试点教材大纲一公布,即被媒体称为“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的前卫教材,在中国内地引发广泛热议。不少网友和家长对教材中一些字眼和插图载入很难接受,但也有人对这套教材表示认可和支持。
《成长的脚步》
这本由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推出的性教材,针对6到12岁的小学生,按小学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我的身体”“我是从哪里来的”“可爱的男孩、女孩”等内容。
此套教材编纂人之一的吕卫红说,在这本教材推出之前,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对北京14所中学453名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性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从学校获得性知识,5%的学生可以正确识别性隐私部位,而其余16%完全不识性器官。超过14%的受访者说他们不知如何处理性侵犯,而另外4%的学生觉得性侵犯“无所谓”。
“上述数据突出反映了中国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薄弱的现实。”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说,性教育在中小学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孩子们由于对自身发育不了解,到了青春期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北京市教委的一位官员说,这套教材将会于新学期在北京市18所小学开展试点。目前正在编写的中学生性教材也将在30所中学试行。
反对 是黄色漫画太不健康了
现在儿童一般都性早熟,接触外界性暗示也比较早,完全教授性知识对孩子有益还是有害?单纯为了让孩子避免受到性侵害,但会不会导致性犯罪或者性早熟的发生呢?
“对于孩子来说,这不就是黄色漫画吗?太不健康了!”一位姓刘的妈妈担心对于她八岁的孩子来说,这本教材会造成孩子早熟。
在这位母亲看来,孩子小小年纪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如果孩子认为很神奇,进而照着去学、去尝试,岂不是得不偿失?“让孩子在性方面知道得越多,反而有可能越‘坏事’。”她说。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本身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懵懂,对异性的好奇,谁都经历过,但这种过早地让他们见到这种东西,有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更强烈地想见见对方“真实身体”的冲动,直到最后发生性犯罪,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中国著名科普网站果壳网的副总编辑吴鸥认为,用直接的语言描述性并没有错,只是教科书中的语句太过“粗暴”了。
“书中的语言应该更温和一点,更美好一点。”她说,儿童性教育是一个需要设计和多花心思的领域,浅显、生动、用图示的方式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在细节上要多考虑。
中国著名科普写作团体“科学松鼠会”成员刘念龙认为,对性的态度可以更开放,但是教材用词还是委婉点好。
“这份新教材完全着眼于事实,没有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性不仅仅关乎知识,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想象力有时比知识更重要。”他说。
另外,还有专家表示,性教育得“从娃娃抓起”,不一定就能立竿见影,也不一定告诉他们怎么回事了就能让他们不“胡思乱想”。所以,希望还是适量而行,性教育教材或许应该出,但至少应该考虑中国的文化,家长的眼光及儿童是不是真的适合看这些读物。中国的性教育很匮乏,很难开展。而这次性教材很显然也是借鉴的国外的性教育模式!
赞成 迟早会知道 没必要回避
生物医药网站“丁香园”的副主编冯志华也是一位父亲,他认为这些内容适合小学生,应该被更广泛地推广。“成年人才会认为书中的内容很肮脏,但孩子们可能不这么看。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和我们不同,我们不应该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们迟早会知道的知识,我们没必要回避。”33岁的冯志华说。
网友“踏雪寻梅”说:非常好,学校和家长有义务把正确的性教育,告诉孩子们,免得孩子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我们应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对于北京推出的这本教材,《成长的脚步》编写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更担心的倒不是孩子,而是老师,如果授课时面对所教内容感到害羞或难以启齿,那么只会使教材不能物尽其用。
网友热议
网友“江南烟雨”:说得太直了吧!能不能婉转些呢!有些插图还不能表现得太过,要慢慢来,中外国情不一样,太快了就麻烦多。
网友“病快乐者”:记得多年前我上生理卫生课时,全班同学一起上“男性”课,到了“女性”章节,老师便喊男生出去玩,只留下女生听。这种教育方式,将“性”神秘化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好奇心重的会通过“旁门左道”去窥探,甚至可能走入歧途。所以,开放的思想、开明的教育才是性教育的关键。
网友“蝶恋花”:不应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过早的性教育,可能会增加孩子对性的向往,再加上老师水平不一,可能会生出事端来。最好初中时再讲。
网友“回到从前”:孩子往往对“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最感兴趣,所以,大人没必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点到为止。
网友“鼠我醉牛”:有点过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要什么都跟国外比。
网友“踪影明月”:我是个中学生了,对这书在心理上还是有点接受不了,其实中国人骨子里还是蛮传统的。
网友“神马-浮云”: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分不同年龄而定,对小学生特别是学龄前后的儿童来说,只能告知其男女的区别、精子卵子的结合等等,而更深层次的性教育应该放到孩子第二性征发育以后再进行。
责编:鲁丹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