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稀土私采调查:可获40倍暴利曾卖给日本
记者◎葛维樱摄影◎张雷
赣州市龙南县东江乡一处还在生产的稀土加工点
全南县埂背“泼洒式”生产稀土,给地面留下了巨大裂缝
加入了草酸的沉淀池。被全面整顿的赣州地区依然有无数这样的沉淀池
寻矿
本以为漫山遍野的稀土矿,寻找起来成了难题。3年来绝大多数赣州的稀土开采处于隐秘的非法状态,地理分布与产量谁也说不清楚。赣州是江西的最南端,与福建、广东、湖南交界,形成一个U形的山区地带。山坡大都是丘陵,虽然坡度不高,却树林茂盛,层峦叠嶂难以看清。按照在赣州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张祖廉家里的矿产资源分布地图,沿着赣州一路南下,以龙南、全南、定南“三南”为范围,一路向广东界开进寻找。
现在去问操着客家话的当地人“哪里有稀土”,大多只能告诉你一个大概方向,并且一再强调“已经没有了”。当地人的态度很模棱两可,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他们一边强调来开矿的都是外地老板,自己完全吃了亏,没有得到任何实惠,但又给稀土矿打着掩护,并不肯承认自家山头就承包给了人家去采集。以往几年他们也能熟稔到根据车牌显示,就知道来者何人。“广东和福建、湖南的车牌,一定是为了稀土而来。都是好车,叫他们老板总没错。”山里人家本就分布得不集中,钟程魁骑着摩托车,所知确切的位置也不过自家和哥哥的山头那几处。
哥哥家所在的山头叫“埂背”,在全南县山中。没有国道省道,只能沿着山里乡道,顺着大车的车辙走泥路进入。“以前这里只走拉橙子、山里林木的车,一个月也就进几次车,现在你看到的都是这么宽的东风轮。”稀土开采以前,赣南山民绝大多数经济来源靠脐橙,现在还不到落果时节,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恶性低价竞争,近十来年当地严禁橙子提前上市和催熟,并且统一了原产地商标,果农的收入每家基本平均在五六万元一年。埂背是很广阔的一片山脊,橙子林只有山的阳面整齐的分布,而背面翻过去,就是令人惊叹的巨大的裸露岩石带。
我们看到,原本覆盖着红土和植被的地方现在是有些偏淡粉红色的花岗岩群,因为长年被硫胺液浸泡,岩体表面粗粝没有棱角,只有一条条深沟。并没有大型机械和大量工人,采稀土对于当地过于简单,只要探得有稀土,现在看到的大片裸露岩石,是把液体从山顶泼洒下去,在沟底就能得到初级的矿液。硫胺液和草酸的价格都很低廉,混合型稀土30万元一吨,而一个年产万吨左右的稀土矿,只要一两个工人便够。按照当地人的计算,“1块钱成本可以赚40块”。暴利让收购者难以接受,因为方法过于简单。钟程魁说:“日本客户来看了之后就说你们成本太低了,他们把收购价压得很低。”
埂背这块区域的采矿方法比较类似,都是清理山皮之后,直接泼在岩石上。沿着几座山已经看到有四五处这样的矿点。“因为一个地方的成本要基本一样,收货的人不会只固定一家,都是来一个车要每家去购买,价格是一样的,只是量多少。”挨着橙子林的还有一些泥沟道路,更深的地方因为交通不便基本还处于原始森林状态,深山里面还有十几个小的矿点,摩托车都无法进入了,只能靠山民自己攀过去,在里面收集好一袋袋白色粉末,再背出山。“给他们看矿的,在深山里工资能拿4000元一个月。也有危险。”赣南山区有种毒蛇叫“过山风”,钟程魁说他见过“背稀土矿的人,被蛇咬了,我先骑摩托带他上大路,再拦车去赣州的医院,一条腿都黑了”。
大路两旁能够看见的矿很少,但是围绕一个相对大型的,就有四五个以上小一些的,大矿持有开采证,而小矿打着大矿的名义。“按比例和大矿分成,按照规定一个矿产量达到多少,一个矿到底生产多少稀土,却问谁也不知道。”一个在小矿里搅拌堆浸池的工人说,“没有关系谁能在这里做这个呢?我们一般老百姓肯定不行。”所见的大量的深浅不一的水泥池、池塘和水沟,都是用来收山上流下来的原液。这是“泼洒”的改良版,从山顶开始每隔一段距离就打洞下去,用钻井打出18厘米直径、10米深的注液洞,然后在半山腰平行以管道将这些洞贯穿,将洞内的矿液收出来,集在池子里进行下一步浸泡。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