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巨资重建6处历史建筑 专家称保护更重要
(新华网北京3月1日)(记者 岳瑞芳 孙伟丽)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宣布将投入巨资重建6处北京城标志性历史建筑,且每年要增加10亿元用于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消息一出,各界议论纷纷——为何不该拆的“真文物”被不明不白地拆掉了,而又要花巨资在故地新建“伪文物”?“亡羊补牢”重建新城楼能否再找回原来的韵味?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投巨资重建6处标志性建筑
北京市文物局近日宣布,将投入巨资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拟按照原来的建筑形制在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箭楼及瓮城等6个地点新建标志性建筑,恢复北京原有的“凸”字形城郭。
“内九外七皇城四”,城门和城墙曾是老北京城最显著的标志,更是勾勒出了北京城典型的“凸”字形城郭。新中国成立后,因交通等方面的需求,明清北京城墙被拆除。
为弥补这一历史缺憾,2002年出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要求,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北京旧城的保护,具体体现在旧城“凸”字形城郭、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等10个层面的内容。基于规划的要求,相关部门决定实施此次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
针对文物部门的“大手笔”,社会关注点集中在质疑上。不少评论认为,命运多舛的北京古城楼真是拆也折腾,建也折腾:拆一处,修一处,重建的还有历史意义吗?一年10亿元的大手笔确实让人“肝疼”,值么?有点银子把仅剩下的老房子都看护好了,别再“维修性拆除”比啥都强。
但也有声音肯定了北京市主动恢复古城的态度,认为“想修比想都不想进步了”,但人们心中更多的是怀疑新建筑能否找回历史的感觉。
有学者公开表示:500年后,我们的后人也会把现在的北京城当做文物,并会加以说明——重建标志性建筑为“仿明朝建造”。这如同历史上很多仿前朝的瓷器一样,工艺再好,也只是个“仿”。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