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明起航挑战7千米海试 专家析下潜过程
(新闻纵横)
古语说,“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探寻深海奥秘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正在通过“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一步步照进现实。
从最初的1000米到后来3000米,再到去年8 月的5000米,今天,已经休养生息了将近一年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将再次蛟龙入海,挑战7000米的深海极限。这条“蛟龙”身上有哪些宝贝?这次冲击7000米深度意味着什么呢?
明天蛟龙号将随它的母船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09”从江苏江阴起航,6 月10日左右抵达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域试验区,向载人深潜7000米级海试发起冲击。
中国科技部2002年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也就是863 计划重大专项。谈到这次7000米海试,“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说,蛟龙号既是我国整体制造工艺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国际深海技术的集成。
崔维成:蛟龙号百分之四十的设备是国际上著名的设备公司帮我们研制的。百分之六十是我们国内研制的。国产化达到了百分之六十。最核心的载人舱的制造,是一种国家整体制造工艺的能力。俄罗斯用手工焊的方法帮我们做了蛟龙号的载人舱,“蛟龙号”的技术成就是国际深海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即将到来的7000米海试,已经接近于“蛟龙号”设计最大的深度,技术上将面临三大挑战。
崔维成:它的密封性能会不会有渗漏,插头插得到位不到位,在高压下不同的变形,里面会有进水,引起短路。也有可能到7000米暴露出来这种故障的概率。第三个潜水器上有很多充油的设备、液压系统,油在这个高压低温下它的性能如何,通过海试证明我们有没有掌握这个技术,有问题在海里要解决。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