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多地机关夏季缩短工作时间被质疑成隐形福利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3-07-21 15:07 来源:
【字体:
(新华网)时值盛夏,湖北、江苏等多地政府部门施行弹性工时制,有的单位将工作时间减至五六个小时。按照相关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那么,这种每日工作低于8小时的做法,究竟是合理调整还是隐形福利?工作时间“缩短”,公共服务质量如何保证?高温之下,谁更应该被关怀?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深入多地进行了追踪。

  工时“缩短”,公共服务也“缩水”?

  7月中旬,湖北、江苏等地机关开始执行“新”的工作时间表。记者17日在南京华侨路上的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门口看到一份《关于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接上级通知,自7月15日起,作息时间调整为上午9点至12点,下午14点半至17点半。

  13点半,虽然还有1个小时才办公,但这个中心门口已聚集了上百位市民。14点,中心打开大门,市民蜂拥而入,纷纷抢占各个窗口,有的窗口排队超过20米,场面一度混乱。记者粗略估算,现场等候的市民超过200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些窗口陆续有工作人员到位,但一直等到快14点半才正式办公。正在排队的孙先生说,他已经是“三进宫”了,等了一个多小时,“有些工作人员早就到位了,为什么不能提前开工!”

  虽然北京没有卷入此次工时“缩短”风波,但弹性工时制现象仍时有发生。记者17日从北京市科委、住建委等部门了解到,大都执行“朝九晚六”时间表,午休时间约2小时,每天实际工作时间7小时左右。

  13点40分,记者来到北京一街道派出所,看到户籍室门前10多位市民正坐在台阶上等候,身后玻璃墙上贴着户籍室办公时间:上午9点至12点,下午14点至17点半。“我来了半个多小时了,这里没开门,大家伙只好在烈日下干等着。”前来办户口的陈大爷说。

  工作时间缩短了,公务员是不是更忙了?答案是:“不一定”,忙闲主要看“岗位”。南京市秦淮区政府一位科长说,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与其调整工作时间,不如合理调整人员和岗位设置。如今工时减少一小时,有的岗位依然“闲死”,有的则“忙死”。

  高温之下,谁更应该被关怀?

  47岁的高大立是北京一名环卫工人,17日中午,记者见到烈日炎炎下他正忙着捡垃圾,额头上浸满了汗珠,衣服也湿了。“我每天在大街上干八九个小时,保持街道卫生不容易,加班是常有的事。”

  其实,我国对缩短劳动者工作时间也有相关规定。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单位出台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天气下室外露天作业时限、劳动者高温津贴等作出规定,但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在执行中打了折扣。

  “大多数公务员都在有空调的室内办公,何来防暑?”接受采访的市民纷纷表示,各级政府不应只顾着给自己缩短工时,而应该多关注真正需要关怀的人。

  公务员的工作时间能随意减少吗?记者查阅公务员法看到:公务员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而1995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明确,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该规定适用于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职工。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一些地方“缩短”工作时间的做法是不符合上述相关法规的。一些单位违反上级规定,但由于缺乏监督,长期以来被忽视。

  18日,记者在北京、南京等地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市民。对于工作时间“缩短”,大多数市民表示不满。“时间缩短了,以后办事要提前,人多那不是更不方便了吗?”南京市民黄峰说,夏天这么热,政府关心公务员,就把老百姓“晒”在一边?

  “由于职能定位不同,一些部门工作人员忙闲不均。”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等认为,不从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上下功夫,而从缩短工时上实施“一刀切”政策,显然不妥。公务员在岗的工作时间,应满足所在部门服务公众的需要、职责的履行。

  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在听到有无公示、是否征求民意问题后,有的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有的干脆避而不答。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