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舌尖2"介绍切糕繁杂的制作工艺 网友称被打动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4-05-05 17:57 来源:
【字体:
(半岛晨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后,每周五晚上9点坐到电视机前,成为不少观众不约而同的选择。前天晚上,“舌尖2”第三集《时节》亮相。据了解,这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美食最集中的一集,该集不再强调故事叙述,而是通过四季分明的中国各地美食,展示来自舌尖的味道,获得“舌粉”们的一致好评。

  《时节》播出后,新疆吐鲁番的葡萄让不少观众馋得几乎要“舔屏幕”,“一想到新疆的甜葡萄,我就觉得口水直掉,而且是第一次了解到,葡萄干是挂在屋子里自然风干的。片子里新疆的天空也非常蓝,夜晚的星星非常闪亮,看得我好羡慕。 ”80后“舌粉”小王说。

  “115摄氏度下熬煮4小时,90公斤葡萄汁浓缩成30公斤糖浆。烘烤后的核桃仁,焦香酥脆。拌匀的玛仁糖,趁热切好。在中国其他地区,这种食物被称为切糕。它不仅是最具西域风情的甜点,也是当地人重要的热量来源。 ”经过《时节》的介绍,不少网友表示“深深地被切糕震撼了”,“葡萄汁熬制的糖浆本身就有损耗,核桃仁也很贵,这么做出来的切糕,卖得贵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市民黄女士则表示,切糕的做法打动了她,激起她想要去各地旅游观光见识风土人情的念头,“我觉得《时节》里虽然没有再用故事煽情,端出的菜肴也多是当地人的家常做法,但我看完就特别想要亲自到每个地方都跑一跑,尤其是新疆。 ”

  前不久,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带动了民宿的旅游,“《时节》播出后,或许新疆游、东北游等线路会引起市民们的出游兴致。 ”一位从事旅游行业的蒋先生介绍,这种朴实民风的展示比很多景点带来的乐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果将来有相应的线路火爆,我想也是可能的。 ”

  经过《时节》的介绍,不少网友被切糕繁杂的制作工艺震撼了。

  趣味链接

  “天价切糕”曾掀网络狂欢

  2012年12月3日,“岳阳公安警事”官方微博在“警情快报”栏目发布了一条民事纠纷处理信息,内容为“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共计20万。 ”微博一经发出就引起舆论的密切关注,“天价切糕”随即演变成网络舆论焦点,“一块切糕一平方,一个切糕换套房”“切糕恒久远,一斤永流传。爱她就送她二斤切糕吧”“黄金万两不敌切糕一坨”等各种形式的“切糕体”随之涌现。

责编:刘远霞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