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专家回应反腐要防大老虎反扑:并非弱化反腐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4-08-13 14:35 来源:
【字体:
(法制晚报)8月6日,各大门户网站在显著位置以《反腐要提防“大老虎”们联手反扑》为题,推出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郭文亮教授的文章,文章指出,“大老虎”们绝不会坐以待毙,为保护既得利益,必然负隅顽抗,甚至联手反扑。

  此观点一出,立即引来各界对当前反腐局势的强烈关注。有人发文称强调反腐风险是作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认为作者“信仰不牢”。

  昨天下午,《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了原文作者,他向记者讲述了文章出炉的始末,并强调无论多大的“老虎”都要一抓到底,这是民心所向,而此间应做好防其联手反扑的充分准备。

  回应质疑 没人授意我写这篇文章

  法制晚报(下称“法晚”):文章发表后,网上有不少人质疑,怀疑是有人授意您写的?

  郭文亮(下称“郭”):我是广东省省委机关党建咨询方面的专家,经常参加一些省里面关于党建方面的会议。广东一直是我国反腐斗争的先头兵,十八大召开前,中央多次来广东调研,我参加了多次调研和各类讨论,对反腐工作的很多问题都进行过思考。

  文章发表后,很多朋友打来电话,问我是不是迫于某种压力才写的这篇文章,我给他们的回答是:确实没有任何人授意我,而是完全根据我的课题研究需要才写的这篇文章。

  如果真有人授意的话,这件事情反而丧失了正面的意义,成为一种真正的权力反腐。我是从学术的角度研究,目的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是国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法晚:这篇文章是《人民论坛》杂志给您的命题约稿吗?

  郭:我这篇文章并不是给他们写的。制度反腐我已经研究了好几年了,最近几年我的课题主要研究党的建设、权力制约监督等内容,反腐风险评估正是我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的一个内容。

  当时我写这样一篇文章,是作为“构建科学有效制约权力运行的保障机制、防范机制和惩戒机制”课题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要报,这个课题我是2013年8月拿到的,当时还没有研究到反腐败风险这个问题,风险问题是近期才开始研究的。

  我本来是准备投稿给国家社科基金委的,恰好7月30日《人民论坛》向我约稿,于是我就把这篇写好的东西交给编辑了。当时正好已揪出了好几只“大老虎”。

  防风险是为更有力地“打虎”

  法晚:对于一些人说您反腐“信仰不牢”,您能接受吗?

  郭:文章的原标题并不是“大老虎联手反扑”,而是比较中性的,很多网站为了吸引眼球,没经我同意就把标题改成现在这样了。不过也正因如此,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文章发出来后,网上有好几万条评论,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

  有不同观点很正常,但有的同志并未真正理解我文章的用意,有些还发表了一些感情宣泄,甚至带有人身攻击的观点,说我是腐败分子的代言人。

  其实他们是没看懂我的文章。我的文中明确写道,充分估计反腐可能引发的风险,不是要降低反腐力度,相反正是为了制定更科学周密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

  我认为,和腐败分子斗争,应先摸清对手情况。下一步反腐败工作力度不能减,但应考虑防止“大老虎”反扑。

  我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反腐、更好地打“大老虎”。

  要想更好地和腐败分子做斗争,当然是先要把对手的状况搞清楚了,为自己的进攻做好准备。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