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杨如安:醉心于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 文化寻根苦中有乐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6-06-24 23:32 来源: 华龙网
【字体:

杨如安(中)在寻访老艺人(资料图片)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供图

西兰卡普(资料图片)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供图

    6月24日15时28分讯(记者 李天春)青瘦的脸庞,和霭的笑容,戴着一副眼镜,饱含儒雅之气。这就是杨如安,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院长,一个对渝东南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挖掘近乎痴迷的资深学者。
    渝东南地处鄂、渝、湘、黔四省市交汇处,也是我国东西民族文化走廊和南北民族文化走廊的交汇处,文化悠久、民风淳朴。各个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学习,难分彼此。
    渝东南文化寻根苦中有乐
    6月23日,杨如安与记者谈起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时,手指轻轻拂着书桌上的《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化系列丛书》。这套丛书是他的宝贝,历时4年的呕心沥血之作。
    这套丛书共7册,分别为《后河戏剧本集》、《民族文化传承研究文集》、《重庆市少数民族碑刻楹联》、《重庆市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重庆市少数民族生命之礼》、《重庆市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西兰卡普》,是从3000万字的资料中和1.2万张图片中选取的。
    杨如安是这套丛书的主编。为了出版这套丛书,他和年轻的教师团队翻山越岭,艰难跋涉,行程1.6万公里,足迹遍布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的18个区县、60多个乡镇,寻访了1500余人,收集整理的影像资料达2000多分钟。
    看看这组数据,够“苦”的吧。杨如安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精神享受,渝东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寻根苦中有乐。
    有2个民间艺人,或许是杨如安吃“苦”的诱因。一个叫龚光耀,重庆黔江人,一生酷爱后河戏,80多岁了还天天坚持唱,不唱心里难受。
    另一个叫罗延贵,湘西州龙山县石碑镇人,从小喜欢汉剧。自办汉剧传习所,在家里搭个台,爱好者上台去唱几段,自娱自乐,过过戏瘾。
    杨如安认为,民间艺人都在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高校作为文化和文明的引领者,更应该有这种责任和使命。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