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种地 为何他们的积极性这么高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种地多年的周归认为现在不仅比过去轻松许多,收入还有保障。肖桂花在自家地里当老板,干劲很足。77岁的周玉妹(音)则到田间地头打零工赚起了零花钱。
在湖南省永州市,贫困户们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被激活。
周归:能顾家 收入有保障
新塘角村的村民周归
因为妻子身体不太好,周归很少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务农,但地里的收入很一般。
永州祁阳县的槟榔芋很出名,但周归并不太愿意种,“有时候价格不好,划不来”。
2016年,曾经做过蔬菜贩运的李德纯,看中了新塘角村。“这里有种植槟榔芋的传统,很适合种植槟榔芋”,他说,只有种植规模上去了,才能做大做强。
依靠贩运期间的经验和人脉,他流转了1000多亩地,其中新塘角村就有250亩地,成立天之龙蔬菜合作社,全部用来种植槟榔芋,并把周归这样的村里留守人员吸收进合作社打工。
“干一天85元,工资月结,”66岁的周归说,因为年龄大了,很多地方都不愿意用他,如今,在村里,干的还是原来的农活,收入还有保障,很划得来。
新塘角村一角
如今祁阳槟榔芋,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来村民零散种植,一斤只能卖几毛钱,如今产量上去了,有了名气,均价超过3元,销往广东广西等地。
肖桂花:承包几亩地当老板 干劲十足
三家村的扶贫讲堂
在祁阳县茅竹镇三家村举行的扶贫讲堂上,肖桂花分享了她的脱贫故事,结束时还不忘打个广告:“水果黄瓜,吃了美容养颜”。
因为丈夫患有小儿麻痹症,肖桂花全家主要依靠两亩田过活,年收入不足3000元。
2013年,湖南德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三家村的土地5000多亩,引进新农业技术,种植蔬菜。村民可以在基地打工,肖桂花就是其中之一,还在基地掌握了水果黄瓜的种植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掌握了种植培育技术,德辉农业开始探索以村民家庭农场形式分片承包、开放式经营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基地。
2016年,肖桂花试着承包了两个大棚,“算下来要比务工收入高一点”,今年她承包了4个大棚,按照和德辉农业的约定,如果每个大棚的黄瓜产量不足8000斤,公司将以0.3元的价格收购,如果超过则将以0.5元的价格收购。
“今年产量超过8000斤了吗?”肖桂花说肯定超过8000斤,要往上飙。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
原来今年用了新技术,肖桂花承包的大棚黄瓜产量都将过万斤,光四个大棚的收入就有两万多元。
闲余时间,她还在公司兼职做智能大棚的技术助理,收入比过去翻了几番,家里也早已脱贫。
周玉妹:家门口干点农活 赚点零花钱
周玉妹(音)正在干活
“在柑橘园里干活,活儿挺轻松的,一天70元钱,可以赚点零花钱”,72岁的周玉妹(音)对这个家门口的工作很满意。
在此之前,子女都在外打工,周玉妹只种点花生等农作物,其余耕地都闲置着。
在江华县白芒营镇社湾村红山自然村,像周玉妹这样的留守老人很多都在柑橘园干活。
2016年,当地引进广西富隆果业有限公司在此建立红山果业基地,流转土地6000多亩,种植了柑橘。
按照计划,基地规划种植总面积10000亩,成立万亩柑橘园,基地建成后,产业发展效益逐渐凸显。
2017年,共发放流转土地租金120万元,共有418名人员在基地务工,其中贫困人口有108名,贫困户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年人均收入都达到了8000元以上。
红山村的果业基地
按照计划,该基地将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万亩柑橘产业园,每年可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和1.5万个临时用工,更多农村留守人员将实现在家门口上班的愿望。
责编:宋清影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