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从三大“窗口城市”看经济换挡升级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8-08-09 13:50 来源:
【字体:
  经济参考报讯 不久前,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这半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行稳致远的态势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东莞、温州、武汉三地,通过抽样调查外贸、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等不同企业的发展情况,触摸中国经济脉动,观察中国企业未来趋势。
  东莞:“贴牌工厂”走向智能制造
  “不转型只有死路一条!”东莞市硕科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冲说。硕科为许多重大国际赛事提供足球,传统的足球制造生产依赖大量的人力,“我们的许多同行都搬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但我们不想走,这是我们的家,我们一定要成功转型。”通过与东莞当地智能制造企业合作,硕科开发出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将原来需要100人的生产线减少至20人,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一,但企业营业额却翻番。
  广东东莞,这个昔日以“贴牌”而闻名的“世界工厂”,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5月,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2.7%,但远低于全国8.8%的增速和广东全省3.7%的平均水平。记者了解到,东莞的转型,在无奈中起步,却在自觉中发展。
  人工贵、招工难,用地成本大幅增加,这是在东莞普遍存在的情况。几乎所有的工厂大门都有一个共同点——招工室。若有年轻人在工厂大门口徘徊,都会遇到有人来“拉工”。记者调查发现,在过去短短几年间,东莞当地厂房租金几乎翻了一番。
  加工贸易原本微薄的利润正在不断被吞噬,转型就这样在无奈中起步。自动装卸车、自动布件机、自动测试系统……大企业用大设备,小企业用小设备。东莞大批企业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有的企业还转移出去大量产能,在东莞仅保留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以及企业的设计研发和采购销售部门。
  “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东莞的“城市战略”。自2014年以来,东莞市连续三年安排两亿元财政资金资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为加快推动东莞市智能制造的推广和应用,东莞市政府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牵头建设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先进平台,推动东莞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及实体企业的转型升级。
  仅仅依靠节流是不够的,还要开源。“虽然我们也是做贴牌,但我们也研发新产品。”阳华实业(东莞)有限公司营运总监李水明说,企业有专业研发团队并成立专门的研究院,出口产品很多都是企业自己的创新成果。现在,企业已经瞄准了智能家居的控制设备,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与此同时,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也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新路子。作为国内建筑五金的龙头企业,坚朗五金抓住机遇,为企业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公司副总裁殷建忠表示,2016年后受“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的影响,出口保持着20%以上增长。2018年以来,该公司海外订单的增长率已经超过18%。
  为实现东莞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这一根本性跨越,东莞正在加速补短板、转动能,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不断提升创新能级,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和科技成果孵化育成快速通道,培育更多支柱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东莞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双降,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增长;贸易顺差730亿元,扩大42.1%。全球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全球每五人就有一人穿东莞毛衣、全球每十双鞋就有一双来自东莞。
  目前,东莞围绕智能手机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产业链。1月至5月,东莞市出口机电产品总值增长7.8%,占同期东莞外贸出口总值的76.6%;其中,出口手机476.8亿元,增长53.3%。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东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39.0%;R&D占比提高到2.5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一系列数据表明,东莞制造业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均处于历史上最好水平。
  温州:金融风险出清重新振作
  “目前,温州的金融风险已基本出清,出现问题的担保公司已基本处置完毕,有担保的企业正在逐步退出,且退出过程的风险可控。”温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地方金融处副处长卓朝华说。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到四年前的“担保风波”,在过去的十年间,温州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为今天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浙江温州,当年靠着“鸡毛换糖”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温州商人”一跃成为全国民营经济的代表之一。然而,几年前的“担保风波”却让这座城市和它的企业陷入困境。如今的温州,重新振作。2014年温州的“担保风波”达到顶峰,温州地区银行贷款的不良率达到6.8%。
  当年,温州成立金融风险处置办,法院、人行等11个部门抽调人员参与,处置担保圈风险;成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对单笔超过300万元的企业贷款,或单笔达30万元的个人融资进行备案;成立信保基金,促进政府为小额贷款做保险,目前信保基金累计使用金额达78.45亿元,有两万多家企业受益……
  截至今年5月底,温州地区银行贷款的不良率已经回落至1.65%。
  其中的过程并不是没有阵痛。2012年至今,温州处置不良贷款1900多亿元,破产案件达1000多个,占同期全国企业破产案的五分之一。
  金融风险基本出清过程中,政府仍积极扶持企业发展。
  比如,在营商环境方面,正在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80%以上的审批部门,通过优化流程,共减少申报材料223件、办事环节240个,提速率达51.2%;
  “先照后证”“多证合一”改革,将更多涉企证照与营业执照整合,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多证合一”接近15000件等。
  “温州政府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比较好的营商环境,还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方向,给予专项的技术补贴、减税降费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发展。”瑞立集团财务总监林建锋说。
  如今,温州人以当年“鸡毛换糖”的开拓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我在经信委工作多年,没事总喜欢下班到工业区、经开区去走走。这一两年来,我能明显看到厂区里的灯多了,楼房里加班的人更多了,这就是温州经济变好的直观表现。”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赵滨说。
  从数据上看,温州工业经济自2016年以来持续回暖。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2%,创近5年新高;今年1月至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8%,当前温州企业手持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加和持平的占85%。
  “我们会关注外围环境变化,但国际下游厂家短期内替换不了我。”福达合金董事长王达武自信地说,企业专注“1米宽”领域,努力做到“100米深”的深度,目前生产的新材料开关触头品质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德国、日本同行水平,国际下游厂家要换供应商至少得三五年。
  “我们的产品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国际下游厂家要更换供应商很难,我们有能力转嫁关税成本”。王达武说。
  高新技术企业如此,经历了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也有如此底气。
  “我们并不太担心人力成本快速上升,也不害怕东南亚等地的廉价劳动力竞争。”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圣能说,过去几年,康奈发力私人定制,目前一天有200多双定制鞋出厂;通过“机器换人”替换一线生产工人1000多人,节约大量成本。
  “现在大家都知道不升级就会被淘汰,做了升级就能活得比较好。”温州市黎东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敏说,自家企业已经完成制造方面的改造升级,足以支撑企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下一步企业要走品牌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买知名品牌。
  到如今,转型升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
  据温州市政府数据,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传统产业,2017年增加值达523.70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8.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137.96亿元、450.41亿元、494.01亿元,增速分别为9.6%、10.1%和10.7%,均超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武汉:“中国光谷”创新发展
  30年前,武汉东湖高新区一度被戏称为武汉地图外的“两厘米”,全部家底只有电子一条街。如今,这个因光纤光缆产量世界第一而闻名的“中国光谷”,正迈向“世界光谷”。
  湖北武汉,历史悠久,在过去几年中成为中国创新发展城市的代表。“中国光谷”让武汉高新区独树一帜,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中部高新区域经济建设的“样板间”。
  “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光谷’!”前不久,《中国光谷20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发布。
  成功研发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重构全球激光产业版图;光纤激光器行业国内龙头;今年湖北省首家在A股上市的企业……刚满11岁的锐科激光表现令人瞩目。
  “2007年以前,中国光纤激光器长期依赖美国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货周期长,一定要创造一条中国人自己的光纤激光器产业链。”锐科激光创始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闫大鹏说,公司团队潜心研发,手把手教企业制作元器件,实现了激光器核心材料和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同时,为国内企业转型降低成本。
  在位于光谷的长江电气智能电网产业园,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智能配电柜,这种设备大量应用于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
  “配用电领域正在经历从‘功能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转变,这种技术变革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长江电气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城说,我们捕捉到智能电网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大创新投入迈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自主研发了智慧变电站管理系统,在与国内外电气行业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依靠技术创新、产品优势等综合实力,一举拿下北京新机场核心区电气设备订单。
  王新城说,近三年,公司订单年均增速超过15%,今年保守预计增长20%以上。“未来五年,公司计划每年引进200名以上高端技术人才,研发人员占比将由现在的10%提升到30%。”
  企业因创新而更具活力,产业因创新而更具竞争力,长江电气只是一个缩影。
  海量数据分析比对,从中发现苗头隐患,把风险化解于无形……在湖北省“公安云”的“五查一联系”系统中,公安人员键入查询对象的身份信息,便能立刻看到查询对象的人员关系、社会关系、个体特征等信息,能够快速锁定嫌疑人。
  这种“一键式”查询技术,得益于国产数据库的强力支撑,武汉达梦数据库公司就是这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者。
  “数据领域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IT巨头掌握,达梦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原始创新、独立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始终扎根于达梦血液中的理念。”武汉达梦数据库公司董事长冯玉才说,达梦潜心研究20多年,走了一条难度高却潜力无限的自主研发之路。
  如今,达梦数据库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民航、电力、财务、气象卫星等领域,连续多年在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第一,并进军国际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像达梦这样的科技创新,从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在涌现。
  昔日的电子一条街,如今已是518平方公里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这一强大动力,聚集人才,培育企业,建设光谷,走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光谷模式”。
  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了工业重镇武汉的产业结构,成为发展新动能。“去年光谷企业总收入1.2万亿元,过去五年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增幅,成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说。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经济参考报记者刘开雄、谭谟晓、许晟、黄浩苑、陈俊、陈炜伟、安蓓、魏一骏采写)
  【编辑:叶圣凡】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