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国际锐评】中国人内心的本质竞争力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8-10-03 13:30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字体:

  

  10月1日国庆佳节,新疆轮台地处塔里木河北岸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阿探集气站上,师傅许鹏和徒弟何变雄在工作岗位上。(图片来源:东方IC)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讯 几年前,巴西一名大学生来北京看中国朋友,因下班时间没到,便在朋友办公室里等着。晚饭时,两个年轻人问及彼此对对方国家的印象,第一次来华的巴西年轻人忍不住地说:“我觉得你们中国人都是工作狂!下午6点了竟然还在办公室!”

  无独有偶,《经济学家》杂志有篇文章,描述一位在德国留学即将回国的中国女生对德国人的印象。她犹豫了片刻后说:“德国人太懒了。”这句话让大家惊讶地合不拢下巴——毕竟,德国人在西方世界以勤奋闻名。

  

  2018年10月1日,安徽省滁州市1100多名电力工人放弃节日休假,坚守一线岗位。(图片来源:东方IC)

  说起中华民族的勤奋,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会陌生。他们从小就被父母、祖父母等长辈千叮咛万嘱咐,要勤奋学习、不断进步。在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被告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天道酬勤”“勤能补拙”。中国现代文学巨擘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在今天,大多数中国家庭衣食无忧,但全球闻名的“虎妈”“虎爸”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

  过去40年,中国取得世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和进步。这要归功于中国领导人一直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也同样离不开中国人民。他们的勤奋改变了家庭、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国家。这就像一出戏剧,光有优秀的导演和剧本,没有出色的演员,也难呈现精彩。

  对中国人的勤奋,经常有海外媒体指责中国在海外投资时愿意雇佣中国工人而非当地人,这种做法合理与否暂且不论,但它们很少讨论:为什么中国人可以随时加班?为什么中国工人可以保证工期和质量?或许,吃苦耐劳、勤快高效就是源自普通中国人内心的竞争力。

  

  迈克尔•莫里茨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的网络截图

  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在《金融时报》撰文号召硅谷向中国同行学习。他说:“在中国,高层管理人员早上8点左右开始工作,往往直到晚上10点才下班。他们大多数人每周工作六天,还有不少人每周工作七天。工程师的作息习惯略有不同:他们会在上午10点左右开始工作,午夜离开公司。除了春节和国庆两个长达一周的假期之外,大多数人只会再休短短几天假。”

  勤奋和努力不限于中国普通人或者商界。政府的公职人员们也是超乎想象地勤奋。笔者在国外工作时,曾为一个官方代表团担任翻译。在两周行程里,他们几乎每天都是风尘仆仆:白天是满满的会面和谈判,傍晚赶往机场奔赴下一站。第二天,再次忙碌,循环往复,直至登上回国飞机。第一次与官方代表团频密接触,禁不住感慨:难怪中共如此强大,他们有这样一批全心扑在工作上的人。

  

  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图片来源:东方IC)

  当然,并非每个中国公职人员都是如此敬业,但瑕不掩瑜。一个政府表现如何,人民自有判断。据路透社今年在一篇报道中援引2018年“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达到84%,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达89%,均居全球首位。

  这些信任要归功于那些在朋友聚会时中场不到就被电话叫走加班的人们,归功于那些24小时随时待命的人们,归功于那些没有周末和休假一心勤奋工作的人们……

  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来自哪里?中国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在其经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有句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或许是最佳解释。对于普通人而言,今天的奋斗,既是为家人,也是为民族、为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通过40年努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大汽车市场、领先的电子商务等等,真要归功于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中国人。

  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2015年在保守党年会上说,英国人应该向中国人一样勤奋工作。他的话因为政治不正确而引起争议。2017年,法国一位面包坊因为一周7天开门营业而受法律惩罚。

  今天的中国虽未到“敦促勤奋属于政治正确”的阶段,国家早已立法保障、保护人们的休息权,但是,即使中国有一天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国人也不太可能丢掉“勤奋”这个几千年来传承的价值观。否则,人们就可能失去自我,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国际锐评评论员)

  责编:吴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