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河蟹丰收节上,蟹王有1斤重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11日讯(记者陆涛)9日,第二届河蟹丰收节暨“吃在汉川”美食推介会,在湖北汉川天屿湖国际休闲社区举行。开幕式上,“中国河蟹之乡”再获殊荣,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中国河蟹产业培训基地”称号。据悉,汉川河蟹今年光一个单品可创下近14亿元产值。

美食推介会上美味佳肴。王丽平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活动当天看到,汉川市百余家农副水产企业携曾斩获“中国十大名蟹”、湖北“十大名优农产品”称号的招牌产品亮相展销会。经层层筛选,从25个鲜活优质奖中展开“蟹王蟹后”争霸赛。通过外形、色泽、重量、饱满度和生猛度等评委打分,最终,来自汾水镇的重达491.1克的公蟹和来自汈汊湖重达403.8克的母蟹分别摘得“蟹王蟹后”称号。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负责人称,湖北在实施河蟹百亿元产业工程中,以虾蟹鳜生态混养为主的“汉川模式”取得了较好效益,河蟹养殖正成为汉川市渔业生产效益最好、带动性最强的特色支柱产业。
今年河蟹产区大丰收,这是几年来湖北省大力引进推广优质蟹种本地化的结果。时下立冬已过,温风扑面,但河蟹膏肥味美,市价稳中有降,湖北人有口福了。
更有口福的要数当天下午在天屿湖酒店宴会厅举办的“吃在汉川”美食推介会,40多位大厨现场摆制宴席,100多道富有水乡特色佳肴供人品尝。
汉川素有“鱼米之乡、江汉明珠”美誉,湖乡生态食材十分丰富。目前全市拥有“汉川莲藕”“杨林沟芋头”“汈汊湖大闸蟹”“百禾虾香稻米”“楚大爷腊八豆”“四梅土鸡土鸡蛋”“湾潭芦笋”等99个 “三品一标”地方特色农产品,其中“汉川莲藕”和“杨林沟芋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据悉,汉川菜系作为“楚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有以 “二河三蒸”(清蒸、粉蒸、泡蒸)为代表的蒸菜系列,以“湖水煮湖鱼”为特色的水煮菜肴;有以藕汤、野鸭汤、清炖鸡汤和甲鱼汤为代表的煨炖菜肴,有以干拨才鱼、溜藕片、滑鱼肚、烧鱼块为代表的炒、溜、滑、烧菜肴;还有以豆瓣鲫鱼、炕白条为代表的煎炕菜肴等。浓郁的湖乡特色风味,加上名厨辈出,享誉省内外。
汉川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国家一级烹饪师李家喜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汉川传统宴席讲究“6大4小12围碟”,6道大菜鸡鸭鱼肉讲求整只整条整块。他指着旁边的杜家菜称,早些年汉川穷的时候,吃也有讲究,叫做“黄花炒肉随便掂,肉丸鱼丸各3个”。如今,汉川菜也融合闽、粤、湘及扬州菜特色,重香鲜,讲清淡,时代的变迁体现在餐桌的变化上。
【编辑:付豪】
(作者:陆涛)

美食推介会上美味佳肴。王丽平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活动当天看到,汉川市百余家农副水产企业携曾斩获“中国十大名蟹”、湖北“十大名优农产品”称号的招牌产品亮相展销会。经层层筛选,从25个鲜活优质奖中展开“蟹王蟹后”争霸赛。通过外形、色泽、重量、饱满度和生猛度等评委打分,最终,来自汾水镇的重达491.1克的公蟹和来自汈汊湖重达403.8克的母蟹分别摘得“蟹王蟹后”称号。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负责人称,湖北在实施河蟹百亿元产业工程中,以虾蟹鳜生态混养为主的“汉川模式”取得了较好效益,河蟹养殖正成为汉川市渔业生产效益最好、带动性最强的特色支柱产业。
今年河蟹产区大丰收,这是几年来湖北省大力引进推广优质蟹种本地化的结果。时下立冬已过,温风扑面,但河蟹膏肥味美,市价稳中有降,湖北人有口福了。
更有口福的要数当天下午在天屿湖酒店宴会厅举办的“吃在汉川”美食推介会,40多位大厨现场摆制宴席,100多道富有水乡特色佳肴供人品尝。
汉川素有“鱼米之乡、江汉明珠”美誉,湖乡生态食材十分丰富。目前全市拥有“汉川莲藕”“杨林沟芋头”“汈汊湖大闸蟹”“百禾虾香稻米”“楚大爷腊八豆”“四梅土鸡土鸡蛋”“湾潭芦笋”等99个 “三品一标”地方特色农产品,其中“汉川莲藕”和“杨林沟芋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据悉,汉川菜系作为“楚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有以 “二河三蒸”(清蒸、粉蒸、泡蒸)为代表的蒸菜系列,以“湖水煮湖鱼”为特色的水煮菜肴;有以藕汤、野鸭汤、清炖鸡汤和甲鱼汤为代表的煨炖菜肴,有以干拨才鱼、溜藕片、滑鱼肚、烧鱼块为代表的炒、溜、滑、烧菜肴;还有以豆瓣鲫鱼、炕白条为代表的煎炕菜肴等。浓郁的湖乡特色风味,加上名厨辈出,享誉省内外。
汉川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国家一级烹饪师李家喜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汉川传统宴席讲究“6大4小12围碟”,6道大菜鸡鸭鱼肉讲求整只整条整块。他指着旁边的杜家菜称,早些年汉川穷的时候,吃也有讲究,叫做“黄花炒肉随便掂,肉丸鱼丸各3个”。如今,汉川菜也融合闽、粤、湘及扬州菜特色,重香鲜,讲清淡,时代的变迁体现在餐桌的变化上。
【编辑:付豪】
(作者:陆涛)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