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汉水千里润北方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9-12-06 09:47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编者按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战略工程。今年12月12日,将迎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五周年。5年来,工程效益怎样?如何保障调水水质?库区搬迁移民生活得怎么样?调水给北方受水地区带来怎样的变化?今起,湖北日报开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回眸”专栏,陆续推出本报记者采写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2月4日,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柳滩村村民张学诚,打开家中的自来水龙头,望着清水“哗哗”地流淌,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后,杨柳青镇的3个村在11月初接入了天津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网,3个村2346户居民从此告别了吃地下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喝上了甘甜清冽的汉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年来,已有5859万多人直接受益,张学诚是其中的一员。据统计,5年来,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北方供水258亿立方米,相当于把215个东湖的水量搬到了北方地区。

  南水北上改变沿线城市供水格局

  截至2019年12月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819天。2016—2017年度,净供水45.15亿立方米;2017—2018年度,实际调水69亿立方米,提前超额完成年度57亿立方米的调水计划,占计划供水量的117%,对四省市的供水量均超过年度计划分水量。

  监测结果显示:通水以来,中线水源区水质总体向好,丹江口水库水质为Ⅱ类,中线干线I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5-2016年的30%,提升至2017-2018年80%左右。沿线受益城市大大提高了供水保证率,直接受益人口已达5859万人。其中,河南省1767万人,河北省1982万人,天津市910万人,北京市受益1200万人。

  北京城区南水占到自来水供水量的75%;密云水库蓄水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26亿立方米,增强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储备,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到1.2,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低至120毫克/升。天津14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汉江水已成为天津供水的“生命线”。河南受水区37个市县全部通水,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八成以上为南水,鹤壁、许昌、漯河、平顶山主城区用水100%为南水。河北80个市县用上南水,在黑龙港流域9县开展城乡一体化供水试点,500多万城乡居民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衡水市南水日供应量达8万立方米,占主城区日用水量的94.1%。邯郸,铁西水厂每天供南水18万立方米,占主城区日用水量的82%。保定主城区南水供应量占日用水量的75%。

  按规划设计,南水只作为沿线城市供水的补充水源。而通水五年的现实是,南水成了受水区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供水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超出了工程设计的预期。

   有力支撑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

  南水的到来,北方地下水位长期不断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位开始回升。北京城区新增水面550公顷,应急水源地地下水位最大升幅达18.2米,平原区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88米;天津海河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地下水位保持稳定或小幅回升;河北省利用南水先后向滹沱河、七里河生态补水0.8亿立方米,试点区浅层地下水位回升0.58米;河南省平顶山、郑州、焦作等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升幅达1.1米,受水区水源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江水北上,有力支撑了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常住人口2100多万人,原来水资源严重匮乏,多年来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了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人均水资源只有1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0。南水进京,人均水资源增加到150多立方米,增加了50%。

  2003年,郑州市城市供水主要靠淮河支流贾鲁河支撑,城市人口200多万,城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汉水北上后,郑州迅速“大”了起来,2018年,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关口,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800多平方公里,郑州正向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迈进。

  “以水定城”催生了雄安新区,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接地,要建设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翼世界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南北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为雄安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和支撑。

  有效改善和修复区域生态环境

  通过优化调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连续3年利用汛期弃水向受水区实施生态补水,已累计补水25.6亿立方米,使受水区河湖生态与水质得到改善。

  河湖水量明显增加。河北省12条天然河道得以阶段性恢复,向白洋淀补水1.12亿立方米,瀑河水库新增水量370万立方米。河南省焦作市龙源湖、濮阳市引黄调节水库、新乡市共产主义渠、漯河市临颍县湖区湿地、邓州市湍河城区段、平顶山市白龟湖湿地公园、白龟山水库等河湖水系水量明显增加。

  河湖水质明显提升。天津市中心城区4个河道监测断面水质由补水前的Ⅲ类~Ⅳ类改善到Ⅱ类~Ⅲ类。河北省白洋淀淀口藻杂淀监测断面入淀水质由补水前的劣Ⅴ类提升为Ⅱ类。河南省郑州市补水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水体,安阳市安阳河、汤河水质由补水前的Ⅳ类、Ⅴ类水质提升为Ⅲ类水。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津市“水十条”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50%,城市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河北省滹沱河重新变回了石家庄人民“水清、岸绿、景美”的“母亲河”;瀑河水库干涸36年后重现水波荡漾的昔日魅力;白洋淀及其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河南省11个省辖(直管)市形成了水清、草绿的景观和亲水、乐水的平台。

  2018年至2019年,中线工程实施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累计向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等30条试点河段补水13.9亿立方米,形成长477公里的水生态带,地下水回补影响范围达到河道两侧近10公里,有效改善修复了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北方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刘益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