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股市里的头号大“奇葩”
“扇贝事故”似乎成了獐子岛迈不过的坎儿。昨天(12月17日)晚间,獐子岛又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被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外购扇贝再加工转卖的情况,相关产品包装标签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

獐子岛又收关注函:是否虚假宣传?存货减值计提是否真实?
关注函提到,近日,有媒体刊载《“獐子岛”扇贝,撒谎了》的报道,称由于本地捕捞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公司大量外购扇贝再加工,且存在亏钱转运的情况。
深交所要求公司核查并做出说明:
根据报道,记者从公司内部员工及知情人士处获悉,公司产品很多是“外来贝”,购自日本、韩国,加工后以公司的名义出售。
根据报道,记者发现公司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扇贝产品部分标明捕捞自“大连獐子岛海域”或“黄海”,部分未标明捕捞海域。另外,有渔业资深人士表示,里面扇贝肉明显是拼接的。请对公司扇贝产品进行全面自查,说明相关产品包装标签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
根据报道,虾夷扇贝的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两种,公司自产自销的是浮筏养殖虾夷扇贝。请结合公司养殖与外购扇贝的具体方式,说明底播虾夷扇贝受灾与计提存货减值的真实性。
深交所要求獐子岛,对上述报道的全部内容进行核查,说明是否属实,以及是否存在需予以进一步说明的其他事项。
獐子岛扇贝:从“死亡”3.0版到海外版
在11月,獐子岛扇贝“死亡”刚刚上演了3.0版本,昨天又上演了“海外版”。一起来回顾一下獐子岛神奇的扇贝。
2014年10月,獐子岛突发公告,声称2011年与2012年的底播海域虾夷扇贝,因冷水团异动导致近乎绝收,因此巨亏8.12亿元。上演了“扇贝跑路”1.0版。在这次事件后,公司一度披星戴帽,连亏两年,差点退市,2016年勉强扭亏保壳。
2018年1月,獐子岛又突发公告,声称2017年降水减少,导致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异常,大量扇贝饿死。2017年业绩变脸,巨亏了7.23亿,上演了“扇贝饿死”2.0版。
而不到一个月前,10月19日,面对深交所的业绩关注函,公司还自信地表示,扇贝的投放采捕正按计划进行,不存在减值风险。结果话音刚落,就在11月12日再次爆出扇贝存货异常、大面积自然死亡的消息,而且原因不得而知,上演了扇贝“自然死亡”3.0版。
而就在昨天,獐子岛又被爆出外来贝加工转卖情况。獐子岛的扇贝,已经从国内版升级为海外版,更成为股市里的一支奇葩。
【编辑:吴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