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转型中坚守,创新中突围!减税降费提振制造业发展信心

新闻中心 > 天下

2019-12-28 15:05 来源: 国家税务总局微信公号
【字体:

  2019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聚焦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深化增值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发展信心和创新活力,厚植投资创业热土,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不断前进,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

  转型中坚守:

  减税降费助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

  在“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徐工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成为高铁沿线一道亮丽风景。在这里,各类先进制造设备协同作业,经过一条高效运转的智能化生产线,数以百计的钢板、结构件“脱胎换骨”,变成了台台装载机械精品发往全球各地。2019年8月12日上午,有“世界第一吊”之称的徐工集团4000吨履带式起重机XGC88000准备就绪,向沙特启航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

  近年来,在国家减税降费等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徐工集团坚守工程机械主业,不断加大智能制造的研究和投入,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精心打造中国自主装备品牌,连续30年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是业内唯一一家被国家授予中国工业大奖和全国质量奖的企业,连续多年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十强。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来到徐工集团,他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

  创新正是徐工的根,是徐工的魂。2019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聚焦实体经济,对徐工集团等制造业企业而言,增值税适用税率从16%降为13%是重大的利好。2019年4月-10月,徐工集团享受增值税减免17149.09万元,减少各项附加税费2057.89万元,全年预计可减免各项税费4.2亿元。

  “2019年,深化增值税改革对徐工这样的企业是非常好的一次发展机遇,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让我们有更充裕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推进企业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有这样好的环境,我们非常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点赞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给徐工集团带来了“真金白银”,企业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中。2019年1-10月,徐工集团研发投入29.74亿元,同比增长10.94 %,减税降费成为徐工集团冲击国际装备制造第一方队的助推剂。

  在扬帆海外的历程中,徐工集团曾经对投资国的税收制度不了解,导致同一笔收入面临双重征税风险,给企业“走出去”带来困扰。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针对徐工集团精选业务骨干,成立服务专家团队,“专户专员化”开展政策宣传和纳税服务。 “税务部门的高效服务及时解决了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涉税难题,让集团更加放心地干、大胆地走。”徐工集团副总裁吴江龙说。

  目前,徐工产品远销183个国家和地区,在其中35个国家的出口占有率居第一,产品销售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7%的国家,年出口总额和海外收入持续居中国行业第一;拥有巴西制造基地等15个全球制造基地、KD(散件组装)工厂及合资企业,并购德国施维英等3家欧洲企业。

  从东非高速公路到马尔代夫跨海大桥,从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到卡塔尔世界杯球场,在减税降费的助力下,徐工集团“大动作”频出:“世界第一吊”“神州第一挖”、全球最大吨位自卸车……一台台“大国重器”走下生产线,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产业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创新中突围:

  减税降费助中国海工抗风险增信心

  南海西部海域,随着亚洲最大驳船“海洋石油229”的压载,国内第二大海上油气平台——东方13-2高温高压燃气综合处理平台正式在南海西部海域“安家”。作为名副其实的海洋超级工程,重达1.8万吨的东方13-2CEPB平台由位于珠海高栏港的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制造。

  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制造大型海洋油气生产处理组块等。2018年,由于国际油价低迷、竞争对手压低报价等问题,公司只获得了1000万元的生产订单,连千分之一的年产能也达不到,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资金运转。对中海福陆来说,2019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如何走出困境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产品正常的生产周期基本是1至3年,2018年我们仅仅拿到一千万订单,随着前两年订单的结束,大量产品在2019年出口,主要出口的‘其他钢结构及部件’,一直以来就存在3%的征退税差异,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中海福陆财务经理普红卫介绍。

  2019年,深化增值税改革落地实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转机。“减税降费给我们送来及时雨,增值税税率的下调消除了公司3%的征退税差异,降低了公司出口产品项目成本1800万元,预计全年将降低项目成本3100万元。这大大减少了我们的资金占用成本,企业的资金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增强。”普红卫说。

  随着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陆续推出,减税降费红利持续释放,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18年,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政策出台,中海福陆取得1.14亿元的退税款。2019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力度空前,对企业来说更是雪中送炭。2019年,通过主动投标、进行技术性战略下调投标价格,中海福陆拿下了加拿大、英国等多个项目共计45亿元的订单。

  “海洋石油工程制造业逐步向中国转移已成必然趋势,减税降费帮助了中海福陆轻装上阵,预计2019年全年企业可享受预计3400万元的政策红利。有减税降费政策的加持,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成为国际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中海福陆财务总监李欣说到。

  发展中见证:

  台企借力减税降费做大空压机国际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高速的经济增长、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日臻完善的市场秩序,吸引台商韩莹焕来厦门经济特区投资办厂。深耕大陆28年,事业几经发展,他依然扎根厦门。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韩莹焕是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受益者。“90年代初,受惠台政策吸引过来,如今快30年了,在国家好政策的支持下,公司的产品、品牌都发展得比较快,不管是品质还是产量,在全国都位居前列。”回忆起企业这些年来的成长之路,现任厦门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韩莹焕还历历在目。

  这几年,为应对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作为最早一批来大陆发展的台商企业,东亚机械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工业发展要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变大变强,为此我们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费用用于产品技术研发、添置自动化设备,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压力。”从白手起家到成为国内大型工业企业,在韩莹焕和公司团队的反复探索下,如今的东亚机械每年生产捷豹牌空压机近5万台,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成为国内前五、国际知名的空压机制造企业。

  企业三十年来茁壮成长的背后,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精准“滴灌”。

  “减税降费为我们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很大的资金帮助。每年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出口退税、惠台政策这些税收优惠,我们可以节省近千万元税费。”韩莹焕表示,国家去年推出的进一步扩大递延纳税政策适用范围政策,公司及时享受到了递延纳税政策退税419.12万元。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后,仅增值税一项就为公司减免税款500万元。

  “省下来的费用可以用来研发自动化生产,投资数控钣金设备和焊接机器人。这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80%以上智能化生产的目标,为国家改革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对公司未来发展和规划,韩莹焕踌躇满志。

  如今的厦门正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渥的惠企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创业。作为厦门台商协会副理事长的韩莹焕时常说道:“现在,我经常跟台湾年轻人讲,过去30年是我们的,未来的30年是你们的,国家的改革发展,我们不能缺席!”

  【编辑:毕婷】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