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隋代墓园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7月3日发布消息称,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掘出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它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围沟形成的兆域南北长147.7米,东西宽138.5米,面积21360平方米,是目前所见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隋代墓园兆域。该墓园里埋葬着王韶家族数代7人。

△ 隋王韶家族墓园分布图

围沟局部
墓地以M1王韶墓规模最大、等级最高。

M1王韶墓全景

M1王韶墓墓室
M7的规模仅次于M1,且位于兆域正中,墓室内共出土各类随葬品59件(组),有武士俑、骑马俑、立俑、陶罐、陶瓶、铜钗、铜镜、铜饰等。

M7前室
M3王仕通墓与M2、M6墓葬形制一致,为斜坡墓道2天井的前后室土洞墓,水平总长22.12米,墓室底距地表深7.6米,据志文知墓主为北周原州刺史、冠军侯王楷长孙王仕通,终于北周保定年间,隋开皇九年迁葬祖茔。

M3王仕通墓全景
M6王显墓是所有墓葬中随葬品最丰富的,共出土66件(组),主要分布在前室,以骑马俑和立俑为主。王显为王楷长子(应为王仕通之父),终于北周,与王仕通同日迁葬。

M6王显墓墓室
M4王弘墓与M5形制相近,为单室土洞墓。王弘系隋项城公王韶世孙、主持修建大兴城的隋工部尚书、安平公宇文恺外孙,11岁夭亡,开皇十五年与早夭的北周广城公段永(尔绵永)孙女段娘娘冥婚合葬祖茔,并与王韶同日下葬。

M4王弘墓墓室
隋王韶家族墓园内的7座墓葬分布规律,形制统一,随葬器物具有典型的隋代特征而无北周特征,显然是隋代规划的墓园。王韶,字子相,《隋书》有传,世居京兆,北周至隋履立军功,在隋任并州长史、项城公,先后辅助晋王广和秦王俊镇并州,颇受隋文帝信赖。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

出土陶俑
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李明研究员表示,隋王韶家族墓园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墓主身份明确,出土物较为丰富,是北周至隋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为了解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的特征、成员的埋葬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记者李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辑:符樱】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