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如果你来泉州,请一定走过这条街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0-08-01 13:20 来源: 泉州网
【字体:

   

  (摄影:郭晓斌 陈晓君

  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泉州历来以开放、包容的气度雄踞东南。

  而建城之初就开始形成的西街,

  正是泉州的一个缩影。

   

  开元寺门前的西街石板路上,牌坊耸立,行人挑担前行。这是迄今为止西街最早的照片。摄影:佚名 

  泉州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

  泉州于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4年-741年)建唐城,对城区进行规划,此时的西街逐渐“列屋成街”,东起双门前(今钟楼下),西至西门素景门(今孝感巷口),距今已有1300余年。

   

  (摄影:陈起拓

  千年来,西街见证了泉州的朝代更迭、沧海桑田。

  千年来,西街养育出泉州的名臣良将、才子佳人。

  这里是泉州没有围墙的历史展览馆,

  也是源远流长的泉州传统文化汇集地。

   

  西街头钟楼下。这是关于钟楼最早的影像记录。(摄影:佚名

   

  夜幕下的钟楼和灯光璀璨的西街头。(摄影:陈智富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杨清江认为,西街的形成,与其地理优势是密不可分的。西街所处的位置,在古城属于高地,为避免水患,这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古城最早的街区。

  唐末的公元905年,泉州刺史王延彬治理泉州时,拓展城区范围,西街因拓城延伸至今日的甘棠巷口。

   

  民国时期泉州西街西城门(义城门) (王赞成提供

  到了五代南唐保大年间,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对泉州城重加版筑,西城门(当时称“义成门”)移到如今的西街西端与城西环路交叉路口,西街总长得以延伸,至此西街路线基本定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街片区,具体时代不详(摄影:佚名 

   

  今天西街(摄影:王柏峰

  到了民国年间,据泉州海交史博物馆名誉馆长王连茂介绍,1922年3年,泉州工务局成立,1923年拓改马路,拆卸西街马路至开元寺口,长450余米,宽约10米,土面。紫云屏不动,留于路中。1929年春,西街马路续建完毕。其后逐渐形成如今西街的模样。

   

  西街不仅是一条街,更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来源:泉州文旅集团

  如今的泉州西街,东起钟楼,西抵城西路,是市区保存最完整的的古街区, 2014年,福建省认定公布第一批9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泉州西街榜上有名。2019年,央视的《记住乡愁》走进西街,让更多的感受到早已融入西街的乡愁。

   

  每月一次的开元寺勤佛日,曾经是这条街上最热闹的场景(摄影:王柏峰

  一条古街千年史,一日西街一千年。

  在泉州闽南文化研究者洪泓看来,西街不仅串联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还是一条“活着“的民俗街。随时随意进入一古厝,依然鸡飞狗叫,养狗逗猫,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西街并非仅用来展示历史的地方,而是原生态的还在使用的普通民宅。

   

  西街两边古巷纵横,每条巷名背后都隐藏一段老街故事(摄影:王柏峰

   

  走进这些小巷,我们才发现原来老泉州在巷子里(摄影:王柏峰

   

  摄影:郑新川

   

  摄影:陈起拓

   

  西街是泉州古早味美食的聚集地(摄影:王柏峰

  在“老西街”的记忆中,这里盛行“拳头烧酒曲”,南少林武术、烧酒、南音,一代代泉州人在这里畅快地生活。

  这里还是历代繁盛的商业街,老字号、老手艺的店铺鳞次栉比。

  这里还有东壁龙眼、润饼、满煎糕、面线糊、蒜蓉枝、田螺……各种传统美食令人眷恋。

   

  摄影:王柏峰

   

  摄影:田米

   

  摄影:田米

  拥有兼容并包气度的西街,各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生辉,千载文史在这里沉淀绽放,呈现出半城烟火半城仙、满街都是圣人的独特魅力。

   

  摄影:陈起拓

   

  摄影:田米

  西街既是泉州历史第一街,也是泉州人文第一街。如今的西街,千年的历史积淀之上,有真实无修饰的市井生活,又有时尚的文创业态,秉承泉州一如既往的包容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泉州第一街(摄影:郭晓斌 陈晓君 

  继《巷遇》《泉州中山路》之后,

  泉州文旅集团、泉州网再度联合推出

  《泉州西街》系列报道

  今日起,

  让我们走进西街,

  一起发现其中令人痴绝的

  传统之韵、兼容之美!

  欢迎加入【泉州西街】粉丝群

   

  策划:许志荣

  统筹:杨莹

  文字:王了

  【编辑:吴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