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三明实践”】沙县小吃何以做成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对沙县小吃发展提出殷切希望。20年来,沙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沙县小吃当作大产业来抓,推动沙县小吃做大做强,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之路。如今,沙县小吃不仅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还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
早上九时,法国巴黎第八区的这家沙县小吃开始营业。靠着扁肉、蒸饺、拌面、炖汤这号称沙县小吃中的“四大天王”,这家沙县小吃在竞争激烈的巴黎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沙县小吃已经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而二十多年前,第一批小吃业主是为了谋生才从这个叫作俞邦村的小村庄走出去的,俞广清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沙县小吃大都是养家糊口的小作坊、夫妻店,环境相对简陋。靠着“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的宣传语,第一批走出去的沙县人赚到了钱,回乡盖起了楼房,吸引更多的沙县人外出打拼,名不见经传的沙县小吃悄无声息地占领了中国的街头巷尾。
1999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了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总书记的鼓励激发了沙县人的创业积极性,当地政府也开始认真研究总结。低价定位是沙县小吃成功的核心原因,但是门店迅速增长,也存在真假门店混杂、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
为此,沙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小吃业主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指导他们如何找店、开店;在小吃业主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设立驻外联络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有了组织,沙县小吃开始崭露头角,但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让这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个体经济发展壮大,让这个极具地域特色的小吃品牌做大做强又成了新的问题。
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再次到沙县考察时强调,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加强资金扶持到在各地举行推介会,沙县在发展小吃方面从未懈怠。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按照现代餐饮经营管理模式,提出“标准化、连锁化”,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集团推出了统一的集体商标,为各类小吃制定严格的用料以及制作规范。
这些标准化产品可以通过沙县小吃集团打造的供应链大数据系统,及时配送到各地有需要的门店之中。
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超过500亿元。二十多年的努力,沙县小吃终于成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也已成为沙县乃至三明的名片。越来越多人通过小吃知道沙县,走进三明。今年的12月8日是沙县第24届小吃节,上百种特色小吃吸引了各地游客。
小吃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每年沙县吸引超过500万人次观光旅游,2019年旅游总收入54.48亿元。一些曾在外闯荡的沙县人也回到了沙县,李贤锦开起了升级版的沙县小吃酒楼。
90年代带领村民外出做小吃的俞广清现在在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为沙县小吃提供配料。
如今,由小吃业拉动的中药材、食用菌等小吃配料种植基地就有6万亩,带动2万多农户从事种植业;家禽养殖、调味品生产等众多合作社相继成立,全县有76家食品加工企业,带动30万人致富。
【编辑:王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