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将至,各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还能出行吗?
国外疫情的不断发酵让近期出现的零散疫情备受关注,“元旦还能出行吗?”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积极响应北京市的疫情防控政策,不少北京市民选择就近从简的假日安排。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近七天“跟团游”相关内容的热度下降40%、“周边游”相关内容的热度下降23%、“民宿预订”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上涨21%,零散小聚或成北京跨年新选择。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一切,生命高于景观。外出旅游也好,休闲也好,要尊重当地的疫情防控的要求,这是第一点。
全国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跟进措施,预约错峰小规模出行成为首选。“中国雪都”新疆阿勒泰推出小团游、分散游,提倡游客不要聚集,做好防护。这里主打的乡村民俗游大多是在空旷的室外进行,雪地赛马、马拉爬犁、叼羊比赛等项目避免了客流的集中,受到欢迎。
游客 张荣汉:第一次坐马拉爬犁,太刺激了,太棒了。
游客 杨梅:接地气,新疆的民族民俗,在这能得以充足的体现。
中国旅游研究院分析研判认为今冬冰雪旅游值得期待,但由于疫情波动,疫情防控、旅游安全面临新形势。提醒各地在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旅游、乡村民俗游融合发展过程中,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与冰雪运动特点,全力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守好冰雪旅游发展底线。
夜游新创意点亮夜间经济
临近双节,一系列“脑洞大开”的夜间经济和消费活动接连上演。衍生出不同主题、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形态,供给端亮点频现。
当跨越千年的黄鹤楼遇上现代电子竞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夜色中点亮的黄鹤楼脚下,大鼓、二胡、琵琶奏响勇士曲,5D技术呈现出的飞鸟、锦鲤、龙门一一精彩亮相,带来穿越时空的音画对话,为武汉传统文旅地标增添了新符号。从12月下旬以来,武汉文创周每天一个文旅主题。
武汉文创体验周创意总监 林虹:通过这样一种比较震撼的形式,传递给全国网上广大的用户群,然后让他们能够真正慢慢对武汉的旅游,包括我们这种夜经济的复苏产生更多信心。
有得看,还要有得玩。汉口里,这个以晚清民初真实街景打造的旅游街区,电子科技文创市集当晚正式开街。签名打卡在这这条老街实现了电子化,专属印章可以盖在手机屏幕上。 有得玩,还要有得参与体验。“汉绣体验馆”中,游客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起穿针引线,寻味历史。
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王燕:汉绣在我们本地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这一次我们可以把它与游戏结合在一块,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汉绣。
在苏州,夜晚穿梭在“苏城遇谜城”数字化街区中,充满数字潮流元素的巨型苏扇、霓虹灯招牌等装置映入眼帘,与古朴典雅的姑苏城街区相映成趣。游客在此可通过最新的科技手段,与虚拟主播互动、体验VR游戏。还可以把苏绣、香囊、荷包这些地域特色的新文创商品带回家。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经科局文化产业处处长 朱磊:是数字文创和文旅融合的一次尝试,这也是我们打开夜经济一个更大的广阔空间。
中国旅游研究院第三季度的旅游产业调查显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改革,正快速推进文旅产业升级换代,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让文旅产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正在变成现实。但“数字+科技+文旅”绝不是技术的盲目照搬、简单复制和强行嵌入。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会长 梁毅:城市光环境的营造,它应该是科学的,它不能去过度亮化,过度亮化就会形成视觉污染,变成光污染。应该要用这些文化内涵作为素材,用科技把它真正打造成是属于这个地方的、有特色的、自己的夜间旅游产品。
文旅融合 深挖消费潜力
各地文旅消费火爆的背后和国家一系列“促消费”的重大举措有关。
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提振消费的意见,支持“互联网+旅游”、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深挖消费潜力。
近日在央视多个频道热播的两部陕剧受到关注,一部古装戏《大秦赋》,带领国人重温千年历史,走遍三秦大地;一部现代生活剧《装台》,让钟楼、城墙、大明宫这些电视剧里的画面成为旅游搜索的热点,陕西旅游集团适时推出了“寻味陕西”旅游消费节。
陕西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冰:旅游消费节正当其时,顺应市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我们有省内另外52家企业和项目加入进来,销售数字在淡季会突破1个亿。
这个月底,沿黄九省份的文旅达人共同创作推出的《黄河新说唱》第一季成功落幕,用嘻哈说唱风格赋予黄河文化新活力。12月17日,太极拳申遗成功,借助这一独特文化元素的热点,河南郑州建业电影小镇在太极街开启“太极功夫月”。民间太极高手和游客即兴过招,现场喝彩不断。
河南郑州建业电影小镇文旅公司、总经理 闵闵: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就是属地文化的挖掘,就是黄河两岸文化的挖掘,就是讲河南故事,讲河南好故事。
中国旅游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指出,文化正在成为现代旅游业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消费将成为节日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构建新格局还需要更多的融合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文化赋能,科技创新。如果不能够变成消费者可触可感的消费空间和生活场景的话,那仍然是文化归文化,科技归科技,旅游归旅游,我们现在需要融合,能够摸得到、能够看得到、能够消费得起,把门槛要降下来。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张颖惠】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