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重走长征路 | 过影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1-06-09 13:09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不仅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奇迹。

  泸定桥成为红色旅游景点。

  2021年3月中旬,长江日报记者随采访团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跨越川渝,在泸定桥畔感受“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在沙窝、毛儿盖雪域高原感受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亲身感受着中国共产党凭着崇高信念完成的惊世壮举。

  3月13日,泸定桥上,一位小哥哥牵着妹妹过河。

  泸定桥畔,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感受这座103.67米长、由13根碗口粗铁链组成的铁索桥。因上游修建了水电站,昔日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如今已变得平缓,但站在桥头环顾四周,崇山峻岭间,昔日红军走过的小路还有部分痕迹,道路凶险。

  游客行走在泸定桥上。

  如今,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碑名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耸立在大渡河畔,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傍晚,泸定县中心广场上,一群人合着音乐的节奏,跳起欢快的舞蹈。距离广场不到百米就是泸定桥,静静见证着这片土地,从贫困闭塞走到幸福安康。

  矗立在大渡河畔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跟随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驱车跨越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来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并继续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毛儿盖、沙窝会议会址,中央红军就是从这里开启壮烈的“过草地”。

  3月15日,记者在赶往沙窝会议旧址的山路上,看到红军曾翻越过的雪山绵延不尽。

  虽然已是3月,从松潘到毛儿盖,许多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山路结着暗冰。一路上,汽车在高山峡谷间颠簸,道路时常因滑坡、泥石流而堵塞。从松潘县城到毛儿盖镇100多公里的路程,记者足足辗转了4个多小时。难以想象,1935年,那支缺医少药、步履蹒跚的红军队伍是如何用双脚跨过这些艰难险阻。

  3月15日,松潘县毛儿盖镇,藏民送孩子上学。

  沙窝会议会址。

  沙窝会议会址是一栋藏族村民的民居。记者看到,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房里,一张小桌,旁边放着一个小火盆。当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就是在这里,作出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跟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3月15日,沙窝会议会址,记者遇到了徒步重走长征路的韩正明。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55岁的韩正明,这位普通人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长征路,深刻感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长征精神就是一种境界,让我遇到任何困难都不害怕。”沿着红军长征足迹翻越了达古雪山的韩正明告诉记者,在重走红军长征路140余天后,他对红军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

  3月15日,离开沙窝会议会址,韩正明踏上下一段行程。

  韩正明是一名来自广东的企业培训师,去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出发,独自一人徒步重走长征路。通过亲身经历,他深深感受到了当年红军的伟大。“几天前我翻越达古雪山时,山顶的积雪没到了我的胸口,最后几乎是滚下山来的。”韩正明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旅途中的经历。

  3月14日,毛儿盖镇美丽藏寨洁净优雅。

  以前因为自然环境恶劣,毛儿盖一带经济不发达,贫困人口较多。在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村民们努力奋斗,成功摆脱了贫困。如今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户全部脱贫,大山中水泥路纵横交错,美丽藏寨洁净优雅,牧民开上了小汽车,乡村振兴已全面启动,毛儿盖正大步迈向小康。(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影报道)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