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国企业为何扎堆赞助欧洲杯?网友帮企业算账,企业回复:钱不白投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1-06-27 01:48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6月12日凌晨,推迟了一年的2020年欧洲杯拉开帷幕,熬夜看球的中国球迷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满屏的中文广告牌,差点让我以为是在看中超。”
  因中国企业广告露出太频繁,一位专栏作家在网上撰文分析,“霸屏”的中国广告是针对中国市场定制的虚拟广告牌,和现场观众看到的广告并不完全一致。


  中国企业广告商“霸屏”欧洲杯赛场。 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截图
  随后,赞助商海信在官方微博发布18张赛场实拍照片,以图为证,赛场实拍广告和电视直播一致,并非“专门为中国观众定制”,而是全球人民都看得到。
  真金白银的赞助被误解,这不是第一次。
  2016年,海信首次成为欧洲杯赞助商,这也是欧洲杯56年来第一次迎来中国企业。那年,海信在其官方FaceBook账号发了一条信息并用上了欧洲杯的官方LOGO,有消费者随即留言,“这是侵权行为,知道吗?”
  海信回复:“我们就是2016年欧洲杯官方赞助商。”


  海信在其微博证实观众看到的广告,并非“虚拟广告”。
  4年过去,海信不再是欧洲杯赛场上的中国独秀。在本届欧洲杯12家顶级赞助商中,中国企业占据4席,包括海信、支付宝、vivo、TikTok,成为包揽本届欧洲杯顶级赞助商最多的国家。
  欧洲杯的广告,投放给谁看?
  观众们似乎还不太适应,在全球顶级的体育赛事中中国企业扎堆出现。
  当“虚拟广告”的话题持续在网上发酵,有网友在评论中提问:中国企业在欧洲杯上打广告,给谁看?


  欧洲杯赛场上的中国企业广告。  海信供图
  “支付了高额赞助费的中国企业,打出的广告不是只给国人看,他们更看重的是欧洲观众。”从事体育产业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姬庆坦言,欧洲杯的背后,是中国品牌想要突围的欧洲商业市场。
  欧洲杯开赛后,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在其公众号上撰文透露,如今海信的四成生意都在海外,未来企业的“大头”也是海外市场。
  布局海外,尤其是欧洲,就绕不开足球。“欧洲是一个由众多国家和民族构成的市场,但足球是欧洲共同的语言。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中国品牌要赞助欧洲杯。”姬庆解释。


  欧洲杯赛场上的中国企业广告。 来源:海信官方微博
  海信集团相关负责人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2006年,海信提出“大头在海外”战略。与此同时,海信开始发力顶级体育营销,曾赞助澳网公开赛、德甲沙尔克04足球队、NASCAR汽车赛、F1红牛车队。2016年,海信首次赞助欧洲杯;2018年,海信赞助俄罗斯世界杯。如今,海信的产品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另一品牌vivo来说,眼下也迫切希望进一步打开欧洲市场。早在去年10月,vivo即宣布进入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6个欧洲国家。今年2月,进入了罗马尼亚和捷克市场。就在欧洲杯赛事打响后,vivo宣布进入奥地利和塞尔维亚市场,并计划在年内覆盖超过12个欧洲国家市场。按照vivo的海外布局思路,通过欧洲杯提升品牌认知度是它拓展欧洲市场的重要一环。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据支付宝所属的蚂蚁集团招股书,发展跨境支付和商户服务是集团四大发展战略之一。2019年1月,支付宝宣布其全球用户数超过10亿,但除中国外,仅在9个国家及地区有本地版的“支付宝”。
  与支付宝类似,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海外版抖音TikTok正加速在欧洲的扩张,仅6个月,TikTok欧洲员工数量几乎翻倍,且在伦敦东部租下新办公室。目前,TikTok在美国和欧洲的用户数均超过1亿,但仍落后于竞争对手。其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营销主管詹姆斯·罗斯韦尔曾表示:“在欧洲,如果不与足球相关,你就不能成为互联网上最受关注的品牌,足球是欧洲文化的命脉。”
  赞助欧洲杯的中国企业,回本了吗?
  正当国内企业摩拳擦掌,希望借着欧洲杯在海外市场大力推广品牌时,有网友帮企业算了一笔账,以2016年欧洲杯为例,当年的欧足联财报显示,该届欧洲杯的商业赞助收入共计4.83亿欧元,平均每家企业的赞助费近6000万欧元。“值吗?”
  “当然值”,海信集团品牌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拿出了一组2016年欧洲杯结束后的收益数据。2016年,海信欧洲市场销量平均提升近35%,其中法国(2016年欧洲杯主办国家)本土销售增长了近300%。仅就今年的赛中数据看,欧洲杯开赛一周后,海信电视U7系列产品线上全网销量环比增长515%。
  海信英国公司总经理黄鹏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2016年,首次成为赞助商的海信低估了欧洲杯的“带货”能力,其海外库存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即使供不应求,海信电视在6月至8月的销量仍实现了75%的同比增长。
  赞助欧洲杯,到底值不值?身为海信意大利公司副总经理的贺洪博也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
  2016年欧洲杯后,贺洪博终于走进了法国最大渠道商达尔蒂CEO的办公室。“这一步,我走了好多年。”在海外工作17年的贺洪博感慨,此前,海信的品牌影响力有限,想见主流渠道商的采购人员都很困难,更别说是最高层的CEO。
  赞助欧洲杯后,海信知名度提升,这让贺洪博再介绍海信时,少费了很多口舌。“我去法国招聘销售经理,之前打出广告三五个月没有人应聘,但海信赞助欧洲杯后,我们招人非常容易。”
  赞助了欧洲杯就可以“躺赢”了?
  体育营销的大头,并非赞助费。姬庆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企业为配合赞助所花费的营销预算往往是赞助费用的3倍左右。”赞助顶级赛事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第一步,如何通过赞助将营销落地,发挥赞助潜力考验着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2018年,包括万达、海信、蒙牛、Vivo、帝牌、雅迪、LUCI等7家中国企业赞助了俄罗斯世界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参与赞助的7家企业有5家品牌的综合影响力提升了10%以上。其中,帝牌影响力上升852.24%,海信影响力上升224.88%,品牌LUCI的影响力仅提升6.28%。
  “品牌LUCI赞助了世界杯,但鲜有人了解它。”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品牌LUCI花费了2000万美元赞助世界杯,但在世界杯前、中、后几乎没有开展营销活动,使得赞助效果欠佳。
  “体育营销贵在坚持”,姬庆以可口可乐为例,从1928年赞助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可口可乐与世界顶级体育赛事长达几十年的紧密合作,通过持续与世界顶级赛事绑定的策略,实现了品牌的跃升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成长为世界级品牌。即使如今已家喻户晓,可口可乐仍然不舍放弃赞助商名额。
  尝到体育营销甜头的中国企业,也表现出了将顶级体育赛事赞助进行到底的姿态。
  6月23日,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毕业典礼上,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作为校友代表寄语青年学生:“人生是一场长跑,面对无处不在的焦虑,定力即是最强大的竞争力,这就像经营企业,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他在演讲中提到,坚持体育营销,就是海信的战略定力。从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2020年欧洲杯再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海信会把顶级体育赛事赞助进行到底。
  2017年,vivo与国际足球联合会达成为期6年的FIFA世界杯全球赞助合作,成为2018年及2022年两届世界杯的全球官方赞助合作伙伴。除了足球之外,vivo也成为了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2018年,支付宝和欧足联已经达成为期8年的欧足联国家队赛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内容包括2020年、2024年两届欧洲杯,四届欧洲国家联赛决赛,以及其间全部的欧洲杯预选赛和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等。
  在质疑中国品牌广告为“虚拟广告”的微博下方,网友们纷纷留言:“这是货真价实的广告牌,请摘掉有色眼镜,习惯‘霸屏’的中国赞助商,因为这是实力的象征。”
  (长江日报首席记者张维纳)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