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视野中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
丁俊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百年的历史,按最基本线索展开,则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历史”,即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三个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理解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这就要有历史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视野中,要有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要有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史,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要有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奋斗史,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都是我们理解党史的主题主线的历史视野。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定要看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定要看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两个矛盾,我们需要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就是“站起来”,既是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下站起来,实现民族独立,也是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下站起来,实现人民民主;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切问题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近代以来中国人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地主阶级改革派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自强”和“求富”,掀起“变事不变制”的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工业之先河。但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说明“变事不变制”没有用。农民阶级也进行了探索,太平天国革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历时十四年,席卷了十八个省,在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但是最后不可避免地遭到失败。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发生的。面对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战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惨现实,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了维新变法。但变法的结果,康有为、梁启超出逃,六君子被杀,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诗,既表现了他的无畏精神,也流露出有心无力的无奈。改良不行搞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孙中山领导下,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为什么要起义?“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中华民族面临危机,我们需要把乾坤扳过来。虽然辛亥革命的成果最后落到袁世凯手中,尽管袁世凯要当皇帝,但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谁想当皇帝就天下共击之,所以袁世凯当了八十三天皇帝就死了。后来的军阀利用民国招牌,行封建之事,正所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组织政党发动革命建立民国,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完成历史使命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旧的不行,就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天赋人权”、进化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组织政党进行革命,建立民国,推翻帝国主义,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就像毛主席说的:“帝国主义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增长了,发展了。”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历史证明,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这种新的力量,新的思想武器,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让我们看清楚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使我们看到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发动世界大战,搞得生灵涂炭、经济萧条、社会凋敝。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漠视中国利益,竟然规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由此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的命运、中国的前途,起到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通过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我们终于看到了,我们要走的道路不是资本主义道路,不是封建主义老路,而是社会主义道路。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巴黎和会又让中国人认清了帝国主义本质,同时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于是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随之也影响了整个世界。“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我们开始形成中国革命精神。首先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我们也叫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我们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不是抄别人的。我们写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还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胸怀远大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不管顺境逆境,不管艰难曲折,不懈努力,顽强奋斗,艰苦奋斗,“奋斗”一词是我们党的初心的重要词汇。还有奉献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不是为了给自己谋取什么利益,而是始终为了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利益。
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28年浴血奋战,流了很多汗水、泪水,付出无数的牺牲、艰难的苦痛。这泪水中饱含对民族的忧虑、对人民的关心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绝不屈服,一往无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也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没有路我们开辟出一条路,看着不可能我们却又成功了,创造了奇迹。一条小船,谁能想到能诞生一个大党,这不是奇迹吗?大革命失败,我们五万七千多名党员减少到一万人,但是我们还是站起来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们渡过湘江时中央红军只剩下了三万人,到了陕北时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可是我们依然开创了抗日战争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这就是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领各族人民付之以实践,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走进新时代,并且不断取得辉煌成就,这是主题和主线。尽管我们探索中有过失误和曲折,但不能否定我们的成就。我们党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矢志不渝,向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地前进,百年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铸就了我们党、我们人民、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辉煌,这就是我们党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我们学党史,要讲宝贵经验,提高本领,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化险为夷。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正确看待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取得了伟大成就而回避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党和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对党在历史上曾经遇到的失误和挫折,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科学辩证地加以分析和看待;牢牢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分清主流和支流、成就与失误的关系。要看到我们党在探索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我们伟大的成就相比,不是主要的,绝不能因局部的、一时的失误和挫折而否定党的历史的本质和主流,要充分认识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和艰辛探索,充分肯定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而且党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都是我们自己纠正的,我们党正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开辟了未来。我们绝不能允许敌对势力肆意歪曲和捏造事实抹黑党的历史,制造思想混乱,借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作者 丁俊萍)
【编辑:童润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