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把握核心要义 推动金融更好地支持武汉疫后重振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1-07-14 19:29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诠释了“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在新时代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四个服务”这一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直面问题与挑战,加强分析和研判,采取切实举措,大力培育“四个服务”意识,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四个服务”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是一个完整体系,相互衔接,辩证统一,分别明确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历史责任、政治方向和现实目标。这一论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和道路选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前进方向,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对党的高等教育方针的创新发展;强化了高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内容定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行动指南。
  培育“为人民服务”意识,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和服务。确保这一价值取向在高校落地生根,首先在于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好务的价值取向,无论教书还是育人,都要做到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在育人育才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有教无类,精准施策,关照不平衡、不充分教育问题,努力强弱项、补短板,为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奋进之笔”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内部精装修”。
  培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意识,就是自觉坚持、维护和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模范阵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确保高校始终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和理论的牢固阵地,践行党的政治主张的坚强堡垒,切实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改革发展的突出优势。其次要发挥高校人力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以及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广泛等独有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献计献策,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培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意识,这既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的长远问题。高校要在办学理念上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主动承担起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努力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者和建设者作为终极办学目标;要大力学习、研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引导师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做到“三个不动摇”,切实增强师生“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培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意识,就是聚焦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进一步丰富和充实高等教育的职能定位,让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更多地奉献伟大祖国,惠及全体人民。高校要强化人才培养第一职能意识,大力弘扬和践行改革开放精神,增强师生坚持改革开放、支持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改革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大力度服务“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要紧紧围绕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创新高地和人才聚集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要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立足中国,面向全球,传承创新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作者 刘靖君 湖北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教授)
  【编辑:童润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