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东京手记 | 从张秀云到王宗源,一直都有梦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1-07-28 22:09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7月28日,中国选手谢思埸(左)/王宗源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许畅 摄
  长江日报7月28日讯7月28日6时,闹钟还没响,人先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掀开窗帘看天气。还好,外面一片晴朗,传说中的台风和雷暴并未到来。
  奥运会开幕5天,终于轮到湖北选手登场冲金了:上午8时30分,在赛艇比赛中,湖北队选手刘治宇将搭档张亮冲击男子双人双桨的金牌;下午3时,襄阳小伙王宗源搭档谢思埸捍卫跳水“梦之队”的荣誉。
  即将开始的一天将是漫长的,也是充满期待的。长江日报记者的发条早已上得满满的。万事倶备,就怕台风。不过预报中的台风不晓得晃到哪里去了。不管那多了,天晴了就是好兆头。
  7时40分,顺利坐上提前预约的出租车直奔赛艇比赛场地——东京海之森水上竞技场。它位于东京湾的两块填海区域之间。运河与海湾被运河两端的水坝隔开。赛道就设在运河里,沿运河一侧修建了可容纳两千人的看台以及相关附属设施。
  大概一个小时后,记者来到现场。穿过一片芦苇丛,赛道上的标志性建筑海之森大桥映入眼帘,它凌空横跨整个赛道,相信只要看过赛艇直播的人对这座大桥都会有印象。


  7月28日,刘治宇(左)/张亮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杜潇逸 摄
  记者来此的首要目标是男子双人双桨的比赛和湖北选手刘治宇。可当记者寻找刘治宇时,后方编辑部在微信中提醒记者,后面一场女子四人双桨的夺金希望很大,艇上四名运动中虽无湖北选手,但执教这支队伍的主教练是出生在武汉蔡甸的前赛艇名将张秀云。对于这个名字,年纪稍大些的武汉人可能都不陌生,她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就曾夺得过赛艇银牌,后来又连续参加了北京和伦敦奥运会,被誉为中国赛艇的“不老传奇”。
  在迅速完成刘治宇的采访后,记者马上调整方向,开始搜寻张秀云的身影。说实话,已经有十多年没见过她了。而且场上人人都戴着口罩,能不能在现场认出她,记者心里也没底。忙乱中,记者突然看到了中国赛艇划艇协会的主席刘爱杰,他正是张秀云的丈夫。今年5月,中国赛艇队在鄂州红莲湖基地封训结束时,记者曾在红莲湖采访过他。
  记者连忙冲下看台,说清原委后,刘爱杰非常爽快。他让记者稍等,一会儿比赛结束了,他请张秀云过来。不久之后,中国女子四人双桨队的赛艇一马当先冲过终点,为中国赛艇队拿下了东京奥运会上的首金。这也是北京奥运会后,中国赛艇的第一块金牌。


  7月28日,中国女子四人双桨队选手陈云霞、张灵、吕扬、崔晓桐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张笑宇 摄
  张秀云如约而来。她戴着蓝花的圆帽和墨镜,如果不是刘爱杰亲自带她来,面对面走过去可能都认不出来是她。听说记者来自武汉,张秀云很热情,亲热地跟记者用家乡话聊了起来。
  “心里一直有个梦。当运动员时所有比赛的金牌都拿过了,就差一块奥运金牌。我划了20多年,可惜没能拿到。但今天我的弟子们很争气,她们替我圆了奥运金牌梦。”张秀云无比感慨地说。
  顺利完成赛艇的采访,时间已是中午12时30分,马不停蹄,记者立即转场游泳跳水馆。这次首要的目标是王宗源。19岁的王宗源这两年异军突起,从国家队的普通一兵,到肩负奥运夺金重任的绝对主力,其迅猛的崛起势头令所有人瞩目。现场来追王宗源的不光是湖北武汉的媒体,全国的记者都想采访他。
  这块跳水金牌拿得波澜不惊。除了第五个动作有点小失误,让人担心了那么一下外,王宗源和谢思埸再没给对手任何机会。金牌稳稳地到手,这也是湖北选手在东京奥运会上的首块金牌。自1984年来,湖北体育在奥运会上“届届见金”的辉煌也得以续写。


  7月28日,中国选手谢思埸/王宗源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丁旭 摄
  见到王宗源时,他还未从巨大的喜悦中平复过来。说话声似乎都有一些颤抖。面对蜂拥而来的中国记者,王宗源显得有些青涩,一直在说感谢的话。记者问他,两个小时前还是一名奥运选手,如今已成奥运冠军,这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是什么?他说,激动,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那就是能够把梦想变成现实,正是自己不懈努力的结果。
  看着还不到20岁的王宗源,又想起上午在赛艇场地见过的张秀云,不禁感慨万千。同样的奥运梦想,有人追逐半生不可得,有人出道即心想事成。这是造化弄人还是人生磨砺?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味了。
  不管是张秀云还是王宗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中的梦想从未褪色,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值得我们敬仰。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张琳发自东京)
  【编辑:朱晨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