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后天出伏!注意做好这三“点”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1-08-18 18:3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海报制作:方金洋 来源:新华社
  明天是伏天的最后一天,后天就要出伏了。出伏并不意味着暑热的结束,秋老虎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来发威,大家还要注意防秋燥秋乏。
  后天出伏
  武汉接下来会有两轮降雨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伏,代表“宜伏不宜动”,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每年的“三伏”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今年的中伏有20天,因此三伏天达到了40天,是一个超长版的“三伏”。
  今年出伏后的第四天,就将迎来标志着暑热行将结束的“处暑”节气。气象部门预计,武汉接下来还会有两轮降雨,20—21日、24—25日,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会有明显的降雨,但持续时间都不长,两场雨之后气温会明显下降,会更有秋天的氛围。
  “秋老虎”可能会来发威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不过,出伏并不代表夏天的结束,出伏后也并不一定都是清凉天气,“秋老虎”也可能会来发威。
  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回热到35℃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秋老虎”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清代的《清嘉录》总结说:“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
  “秋老虎”带来的暑热天气依然要维持半个月以上,但总的来说空气湿度大减,昼夜温差开始增大,就算午后燥热,早晚也会相对凉快些。
  出伏后养生注意三“点”
  图片来源:新华社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需要及时补充身体水分,可以喝稀饭、清茶、菜汤、豆浆等。
  适当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消除秋燥,如萝卜、蜂蜜、番茄、芹菜、莲藕、银耳、百合等,饮食应多清淡,少油腻。
  还可以吃点柚子、柠檬、葡萄等酸味食物,生津止渴、健脾消食。
  睡觉早一点,防秋乏


  市民晨练。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出伏以后,很多人会有睡眠不足的现象,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
  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及午间小憩。
  还要加强锻炼,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爬山、慢跑、散步、做操等。经常按摩和梳理头发,保持头脑清醒;适时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境,缓解压力。
  通风勤一点,少发霉
  三伏天的时候空调大开,通风次数少,病菌容易聚集在室内。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出品 整合:长江日报记者符樱 资料来源:新华社、养生中国微信公众号、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长江日报等)
  【编辑:姚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