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2-12-15 17:07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字体:

  “我们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歧视,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回首这一年,从中亚古城撒马尔罕到印尼巴厘岛、泰国曼谷,再到沙特利雅得……世界,正深刻感知 中华文明蕴藏的博大智慧。

  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 习近平 主席以 中华传统文化为亚太合作注入全新内涵—— 中国古人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新形势下,我们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亚太合作新 辉煌。

  12月8日,在沙特 阿拉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 习近平 主席娓娓道来,“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促进 人民相知相亲,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

  中华文明之河以宽广胸怀拥抱世界,奏响人类文明“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新乐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习近平 主席曾引用这句诗指出,日益密切的友好合作让中沙两国 人民的心更紧地贴在一起。

  正在学习中文的沙特青年瓦萨尔对这句诗有着自己的理解,“ 习近平 主席是希望沙中两国 人民能像兄弟一样,虽相隔遥远,也能互相照顾。”

  近日,包括瓦萨尔在内的100多位沙特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给 习近平 主席写信,分享学习中文的收获和感悟。

  习近平 主席在复信中说,学习彼此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国 人民相知相亲,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我会继续努力学好中文、争取读到博士,将来做一名中文教师,还要在社交媒体翻译更多中文视频和文章,向 阿拉伯世界更深入地介绍 中国。”收到复信的瓦萨尔,更坚定了学习中文的信心。

  当地时间12月7日, 习近平 主席抵达沙特 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 中国- 阿拉伯国家峰会、 中国-海湾 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礼宾护卫机在空中拉出象征 中国国旗的红黄两色彩带。

  语言是文明交流的载体,国之交在于民心相交。

  12月9日, 习近平 主席在 中国-海湾 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强调,我们要增进民心相通,丰富人文交流,借鉴彼此优秀文化成果,弘扬东方文明深厚精髓,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埃及前 总理伊萨姆·沙拉夫是 中国文化的忠实“粉丝”。他的办公室摆放了很多与 中国有关的物件:中文字画、横幅、中式挂扇、 中国宝剑……

  “当第一次听到 中国歌曲《茉莉花》的旋律时,我的心灵受到震颤,感动得不禁潸然而下,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全身心融入进了优美的旋律中。”

  沙拉夫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爱听的 中国歌:“许多 阿拉伯人也都喜欢这首歌曲,因为它表达了我们同为人类各自心中珍藏的美好事物。”

  2022年11月,阿联酋中文教学 “百校项目”学生绘画比赛 。(图片来源: 中国驻阿联酋 大使馆)

  如今, 中华文化正在被世界用新的方式理解、讲述和传播:摩洛哥音乐博主迪娜演唱中文歌曲,视频在社交媒体播放超过1亿次; 法国人菲利普·托纳雷爱上了 中国茶艺,“我能够由此在现代生活的喧嚣中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江西景德镇,瓷器修复的体验给 美国小伙史蒂文·韦德斯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真正尝试去寻找两块碎片匹配拼接时,才切实感受到要把上百块碎片修复成一件瓷器是多么不容易”……

  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传播 中华文化,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共同构建 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新形势下, 中国将同 阿拉伯国家传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苏是患难与共的好朋友、好兄弟。中方支持苏丹各方继续通过对话协商平稳推进 政治过渡,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苏丹内政,将继续在国际场合为苏丹朋友仗义执言。”

  “中蒙互为重要邻国,保持中蒙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 人民根本利益。”

  在一系列密集的元首外交中, 中国方案彰显 中国智慧。

  习近平 主席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 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 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 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 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2022年12月,《山海情》阿语版海外首播,将 中国脱贫故事讲给全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中华 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 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东地区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阿拉伯 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追求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中阿作为战略伙伴,要继承和发扬中阿友好精神,加强团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 坚持命运与共,建设守望相助的亚太。我们要以战略和长远眼光看待亚太合作,维护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维护亚太合作正确方向。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必须以人类前途命运为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有学者观察到,这些重大理念主张体现了 中华 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了 民族与世界的辩证统一,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 中国方案,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弘扬了 中国精神、贡献了 中国力量。

  “我们要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

  12月9日, 习近平 主席在首届 中国- 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树立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沙特 阿拉伯媒体发表的文章中, 习近平 主席以史鉴今——先知 穆罕默德曾说:“知识,虽远在 中国,亦当求之。”700年前, 中国元代汪大渊曾到达麦加,描绘麦加“风景融合,四时之春,田沃稻饶,居民乐业”,他的《岛夷志略》成为 中国了解古代沙特的重要文献。600年前, 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多次远航到达吉达、麦地那等地,传播友好、增进交流,至今为人们乐道。

  “ 习近平 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对阿中、海中和沙中历史交往的典故如数家珍,让人倍感亲切。”沙特新闻部国际媒体处总监侯赛因·沙马里认为, 习近平 主席此行必将成为“阿中文明交流史上新的璀璨篇章”。

  2016年12月,国家博物馆举办的《 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图为沙特考古学家在泰伊发现的金面具。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

  12月1日, 习近平 主席同欧洲理事会 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时强调:“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同很正常,应该以建设性态度保持沟通协商,关键是尊重彼此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特别是尊重主权、 独立、 领土完整,不干涉对方内政,共同维护中欧关系的 政治基础。”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今年10月,正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国际空间站行经 中国上空时,在社交媒体引用了 中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名句,分别用汉语、意大利语、英语写下了这段 中国古文,以表达她面对浩瀚星空时的思绪云骞。

  习近平 主席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的 中华文明,也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今年2月,沙特首都利雅得首次点亮“ 中国红”以庆祝 中国春节。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一个拥有5000多年璀璨文明的古老 民族,开启了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新征程上的 中国,承载着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为人类文明的前行持续注入信心和动力。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