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马王堆上新,48克的素纱襌衣首次展出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4-06-17 20:09 来源: 潮新闻
【字体:

  最近辛追夫人很忙。

  今年,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湖南博物院有了一系列新动作。

  5月1日,马王堆三号墓(辛追夫人的儿子)在完成了墓穴本体保护工程后恢复开放。

  5月17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关于像不像的问题,引发了大众关注。

  6月8日,由湖南博物院与中国数字图书馆联合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团队推出的“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开幕。

  而就在前几天,6月15日,另一个临时展览,“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又在湖南博物院开幕了。

  最重磅的消息: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襌衣真品首次亮相。这是该文物自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1号墓之后,首次以公开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大家可能有点懵。首次?三楼基本陈列中的素纱襌衣不是一直在吗?

  请注意,常设展的是直裾,而这次首次展出的,是曲裾。两件素纱襌衣都出于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辛追夫人墓”。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辛追是利苍的妻子,去世时年约50岁。一号墓墓葬中,四壁最外层的椁板与内椁板之间留有东、西、南、北四个边箱,用于存放大量随葬品,供辛追在地下的吃穿用度。素纱襌衣与绵袍、裙子、袜子等一共十四件衣物,就出土于西边的一个竹箱子。

  马王堆一号墓俯视图

  一直有个坊间传言,素纱襌衣原有两件,其中一件曲裾素纱襌衣于1983年的文物盗窃案中失窃,嫌疑人的母亲为了销毁证据,将素纱襌衣烧成灰冲进下水道。因此,湖南博物院仅展出了未失窃的直裾素纱襌衣。

  事实并非如此。

  当年被盗走的,其实是常设展厅中的直裾素纱襌衣,嫌疑人的母亲将包括素纱襌衣在内的一批文物丢到烈士公园,被人发现后送回博物馆。素纱襌衣保存状况较好,经修复后向公众展出。

  而另一件曲裾素纱襌衣未曾失窃,它长期保存在库房。现在,湖南博物院官网基本陈列的横幅图片,用的就是曲裾素纱襌衣的照片。

  直裾素纱襌衣

  曲裾素纱襌衣

  湖南博物院官网基本陈列的横幅图片,用的就是曲裾素纱襌衣的照片

  两件素纱襌衣衣料轻薄,都是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单”,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注意,襌(dān)不是禅,衣字旁,一个单字,说明这是一种单层的衣服。“衣不重也”,有重衣和单衣的对称。“素”则表示没有染色。

  两件衣服有什么区别?粗暴来看,一个48克,一个49克。

  直裾素纱襌衣衣长132厘米,通袖长181.5厘米,重49克,以绒圈锦为领、袖;曲裾素纱襌衣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重48克,以白绢装饰领、袖。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单衣的重量只有25克左右,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曲裾的素纱襌衣在工艺上相对更高超,因为它更长、更宽,却还轻1克。它们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存世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衣服。

  如此宽大的衣服,重量却不如一个鸡蛋。为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织造工艺。

  素纱襌衣的纱料经纬密度稀疏,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就有40根至50根纱,衣服的透光率达到75%。负责马王堆汉墓丝织文物的现场提取和室内保护揭展的王㐨先生曾做过实验,将素纱襌衣叠起五六层放在报纸上,还能看清报纸上的字。

  素纱襌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轻薄。那么,除了轻薄,我们还能看什么?

  从“汉服”到“新中式”,近年来传统服饰受到大众的关注和喜爱。素纱襌衣的设计与穿着,可以说早早走在时尚前段,揭示出西汉时期贵族的礼制规范与审美意趣。

  两件素纱襌衣均为交领、右衽,即衣领与衣襟直接相连,右侧衣襟压住左侧衣襟,领口呈现“y”字形,是最典型的汉服领型。上下衣裳相连的形制类似于当时流行的深衣。直裾与曲裾是两种连衣款式,直裾的衣襟较短,系带部分就在正面,曲裾的衣襟则较长,需要向后绕。

  单衣很透,透光度达到75%,多数学者认为它穿在锦绣华服之外,增加层次感的同时,使丝锦袍上华丽的纹饰图样多一分朦胧之美,更添尊贵。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作为内衣穿的,或是仅用作随葬。

  与辛追墓中同样举世闻名的T形帛画、黄沙地印花敷彩丝锦袍,以及绘有对称二龙二虎的朱地彩绘棺不同,素纱襌衣在服装款式和装饰艺术上很简洁,但美感却毫不逊色。它代表了西汉时期贵族审美的另一种面向:在看似简单的服饰制品上极尽技艺之能事,将灵动和飘逸视作含蓄的奢华。

  对了,除了这件素纱襌衣首次展出,T形帛画原件也是时隔多年展出——请注意,是原件。很多网友幡然醒悟,没想到湖南博物院常设展里的不是原件,“我还隔着玻璃柜子看了好久。”

  T形帛画

  (来源:潮新闻)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