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习近平
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的展厅中,一项项我省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中国地镜”等大科学装置、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微创心肌切除系统……它们都是近年来我省科技工作者志存高远、勇攀高峰的辛勤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
在场的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不负总书记的期待,一定继续努力工作,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更多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创新成果和产业品牌。
在玉米展区,总书记连问了好几个问题
在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展区,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
当晚在该展区内,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了各色各样的玉米展品,有金黄色的高产高蛋白玉米,有奶黄色的华甜玉6号,有黑白相间的华红糯1号……这些既是严建兵及其团队多年来的研究心血,也是我国玉米研究的前沿成果。
“我们的研究就是希望通过提高玉米中蛋白的含量来实现大豆蛋白的替代。”严建兵向记者介绍了该研究的大背景:国家每年要进口1亿吨大豆,这是国家粮食安全领域的一大问题。而经过研究,严建兵团队发现,如果能够提高玉米中蛋白的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够实现700万吨大豆进口的替代。
“我向总书记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能使玉米蛋白含量提升至12%,含水量降低7%,为大豆蛋白替代提供源头支撑。未来,如果全国的玉米蛋白含量继续提高,我们就可能实现大豆的进口替代。”严建兵说,总书记对他们的研究特别感兴趣,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
“后来,习近平总书记都走到下一个展台了,还边走边跟我说。你这个研究好,很重要。”回忆起与习近平总书记交谈的点滴,严建兵倍感温暖,“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说明我们选的题、做的事做对了!”
“我深切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关心与重视。”严建兵表示,未来,自己将带领团队继续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来做好科学研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珞珈三号01星(模型)。长江日报记者 史伟 摄
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令人备受鼓舞
展厅里,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瞬间的巨幅图片赫然入目,将大家拉回至激动人心的升空时刻。
左侧,快舟六号运载火箭模型傲然挺立,“鸣凤二号”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模型在一旁诉说着创新与突破的故事。正中央,“珞珈二号01星”与“珞珈三号01星”作为探索宇宙奥秘的眼睛,点缀其间。右侧,一系列高精尖测量设备映入眼帘——星载铷原子钟、芯片原子钟、可搬运钙离子光钟、海洋重力仪、绝对重力仪、超导重力仪……每一件展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让人不禁驻足凝视。
“珞珈二号01星”和“珞珈三号01星”,作为武汉大学研制珞珈系列卫星的其中两颗,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熙教授也来到了现场。
“我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科技创新的重视与肯定,令人备受鼓舞。”李熙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将坚定不移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致力于在航天领域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谈及实验室的未来规划,李熙透露,实验室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实现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与社会价值。此外,实验室还将在国家与市场需求导向下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在遥感卫星与技术领域,加速市场化应用的推进。
供需速配展区。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要实现领跑,必须创新超越鼎新巧干
现场聆听总书记教诲,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总裁田茂胜感觉“很亲切”,“增强自信”“志存高远”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关键词。田茂胜听得聚精会神,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难掩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们,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田茂胜一边说着,一边领着记者来到现场展出的华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旁,这是全球首款搭载AI芯片的数控系统。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国产装备来说是奋力追赶、创新超越的历史性机遇。对标追赶,追来追去,最多到一个并跑,要实现领跑,必须创新超越、鼎新巧干!”田茂胜介绍,华中9型有4个“自主”,即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指令域心电图、融合建模、I代码、双码联控,这些都是华中数控原创。他举例说,使用者即使不会编程,也能通过语音跟数控系统直接交流,系统马上就能生成参考代码,立刻下发给数控系统,开始加工零件。
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田茂胜备受鼓舞:“我们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的目标不会变,也有自信能实现创新超越!”
展览现场,武重集团生产的五轴立式铣车加工中心亮相。2019年起,武重集团自主研发了五轴立式铣车加工中心的首台样机,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还推动了企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化、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武重集团副总经理陈昳表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制出一批国家短板装备和首台套装备。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就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武重产品不仅技术指标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实现了转型升级,多台机床可以组成一条生产线,我们现在可以做到一名工人就能操作整条生产线。”陈昳自豪地说道,武重集团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特别是重型高精度五轴铣车复合加工机床的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技术创新,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为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陈昳坚定地说。
3D-iTOF 飞行时间传感器晶圆。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总书记十分亲切,这股温暖化作我们不断创新的力量
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魏翔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心潮澎湃。他回忆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展台前,详细询问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微创心肌切除系统的有关细节,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肥厚型心肌病(肥心病)手术难度高、创伤大,难以广泛开展,中美两国此类手术每年仅能做千例左右,这对于我国500万肥心病患者而言远远不够。魏翔教授团队针对治疗难题,在医工交叉领域持续钻研了4年,最终发明了微创心肌切除系统。
“这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源于团队自身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营造的良好氛围,以及武汉产业平台建设带来的完整产业链优势。”从创意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应用,魏翔和团队花费了6年时间,同济医院也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肥心病治疗中心,这一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他们在科研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持续进步。
全球首创的“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让复杂的4小时大手术变为1小时微创手术,不开胸、不停跳、零输血,目前已在1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应用,甚至吸引了国外同行来武汉学习。“手术更微创、更精准,疗效更确切,今后在基层医院也能开展,惠及更多病人。”在魏翔看来,技术的价值在于满足患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造福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和嘱托让我们更有动力继续前行。”作为临床医生和科技工作者,魏翔深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意义重大,不仅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更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未来,我们将以这一创新系统为起点,逐步拓展至其他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最坚实后盾。”魏翔说。
“总书记走到展台前时,他是那样亲切。总书记问得如此细致,让我深深感受到他对我们产品的关注,这股温暖在心头涌动,化作我们不断创新的力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青年代表李雪仍然深感振奋。
李雪介绍,展示的产品是禾元生物自主研发长达18年的成果。我们把水稻的种子当作生物生产车间,通过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将原本从血浆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水稻,让水稻进行合成,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这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生物制药。“听完产品介绍后,总书记表示了肯定”。
一直以来,人血清白蛋白一般是从血浆中提取,而我国60%以上都依赖进口。禾元生物打破传统,开创了“稻米造血”这一全新模式。如今,相关药品已经完成临床三期试验,提交新药注册申请已获受理,还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预计明年二季度就能投产。“这种注射液一旦获批上市,将极大缓解我国人血清白蛋白供应紧张的局面,彻底破除对进口的依赖。”李雪说。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国家的重大项目支持是我们成功的坚实后盾。”李雪介绍,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生产线是国家“863”计划、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试点等支持的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工程项目。
“我们将不辜负总书记的关心和国家的支持,在创新药赛道上不断实现突破,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创新成果造福更多人。”李雪充满信心地说。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余睿 冯雪 陈智 统筹:胡雪璇 郑汝可)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