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牵挂。
这次考察湖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时隔6年,总书记两次在武汉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市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嘱托,扛牢历史责任,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扛牢修复责任
让生态长江成为市民可感可触的福利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长江汉阳段江滩已全线贯通,图为市民在汉阳江滩足球场运动健身。城市摄影队陈亮 摄
11月7日,长江武汉双柳段,武汉生态志愿者林龙与伙伴们观察到3头江豚捕鱼嬉戏。
60公里外的武汉渔政码头,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四大队四级主任科员李隆海,也从“渔政天网”的监控视频中看到江豚逐浪的身影。
“双柳水域变身‘江豚湾’与十年禁渔不无关系。”李隆海说,“总书记这次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让我们劲头更足。”
武汉坚决贯彻落实“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的重大部署,“水、陆、岸、天”一体化监管网络初具规模,长江武汉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多年未见的江豚成群结队回归。
“长江十年禁渔,为渔政工作定下基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守牢长江大保护的生态底线。”李隆海说。
“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我们在探索生态优先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武汉市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岳源介绍,近年,武汉建成北湖流域再生水利用工程一期项目,向周边企业供应再生水,每年可以少从长江取水2300余万吨。
岳源表示,公司目前正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武汉部分水域开展水生态、水环境监测检测及生态修复提升相关工作,“目前研发成功的水体绿色充氧设备已在武汉部分水域应用”。
目前,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已完成12个子项工程。全部完工后,将为武汉新增改造绿化面积522万平方米。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作为一名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建设者,我感触颇深,备受鼓舞。”武汉碧水集团员工王强见证了汉阳杨泗港都市T台从废弃码头变为绿色浮岛的全过程。
宽大的观江平台伸进长江,“江、滩、堤、城”等景观融合,杨泗港都市T台成了市民和游客青睐的新景点。
“接下来,我们会努力把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打造成一条绿色、环保、生态的廊道,让生态长江成为市民可感可触的福利。”王强坚定地说。
鼓足更大干劲
让武汉水网变得更安全更“聪明”
武汉守牢长江大保护生态底线,民警操控穿越机在长江边飞行巡查。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7日,在武汉水务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珊正带领团队开展“市水务数字孪生一张网”实时更新升级工作。“这张‘网’相当于让全市水空间零散的数据有了一个统一的‘底板’,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水务规划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谢珊说,他们团队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就是通过技术赋能,让武汉水网变得更安全、更“聪明”。
此前,武汉市水务局与浪潮集团联合打造智慧水务系统,并在武汉市水系连通闸、湖泊、示范流域河湖港渠等工程设立了监测点。去年以来,借助智慧水务系统,武汉市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
7日上午,作为完善武汉长江防洪工程体系的湖北武汉段三期河道整治工程,正在汉南大咀上段火热建设中,15名施工人员在6台大型机械的配合下,进行抛石护岸等施工作业。
自今年1月开工至今,项目整体已完成总体进度70%左右。
“‘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的要求,让我们倍感振奋,正以实际行动投入长江河道整治工作中。”武汉碧水集团项目负责人杜亚楠介绍,当前长江水位正处于枯水期,施工人员正抢抓工期,迅速开展护岸脚槽施工。
杜亚楠说,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控制长江武汉段河势变化,进一步提升沿线防洪能力,完善武汉长江防洪工程体系,“保护治理长江母亲河,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7日上午,项目负责人李进正在净水厂内盯着大屏上数字闪动,查看项目运行情况,“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让我们劲头更足了!”
李进说,中建武汉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二期项目是武汉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民生工程,其子项目——铁路桥地下净化水厂已正式投运两年多,这项生态工程的效果正在显现。项目针对黄孝河、机场河流域生态环境具体问题,开展污涝同治、河岸同治、水城同治,曾经的黑臭水体已实现治理蝶变。
李进表示,他将瞄准“晴天全截污、雨天控溢流、汛期治洪涝、运维智能化”的目标,持续强化日常管理、科学运维,提升智慧化管理效能,“令碧波清流奔流于城市间”。
发扬工匠精神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自行车选手在东湖绿道骑行竞技,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内沙湖上,清波荡漾,水草丰盈。
7日下午,武昌区湖泊维护站站长王聪乘作业船来到湖心,观察沉水植物生长状况,时不时捞取一撮沉水植物,置于掌心仔细端详。“秋季是沉水植物生长较为复杂的时期,养护好‘水下森林’,我们要更加认真、细致。”王聪说,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再次关注长江生态问题,强调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令他深受鼓舞。
“坚持水生态修复,恢复河湖自净功能,是治理的根本。”王聪说,2015年以来,内沙湖治理进入长效维护期,主要通过种植养护水生植物实现水生态修复等手段,稳步提升湖泊水质,已取得良好效果。2020年以来,内沙湖水质稳定在Ⅱ类。几乎每天,王聪都会带领养护人员沿湖巡视、实施维护。如何令“水下森林”旺盛不衰,成为他持续思考的重要课题。
当前,王聪正在收集研究气象信息,编制武昌区包括内沙湖在内的6个湖泊全年管护方案,以在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监测、科学管护。“精心呵护、用心用情,让‘水下森林’更加生机勃勃。”
花枝摇曳,绿树葱茏,金秋的黄孝河边清廉公园花红草绿。中建武汉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二期项目铁路桥净水厂正在运转,每天10万吨污水被处理净化,为黄孝河明渠注入源源活水。
7日下午,汉阳市政项目总工程师范攀在项目上步履匆忙,他正指导项目收尾。
这个位于东湖高新区高科园三路旁的项目,是豹澥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
一处新建的智能分流井,外形如同小型水闸,与其相连的雨水明渠清波涟涟,两岸绿草如茵,一条彩砖慢行绿道通向远方。
“曾经的雨污合流变成智能分流,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从源头上卡住污染。”范攀道出这个项目的亮点。
范攀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武汉流域综合治理重要项目参与者,他倍感振奋。
“水环境治理须久久为功。”范攀表示,豹澥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设计上突出水环境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的统一,在该工程后续建设中,他们将根据现场环境、施工状况不断优化调整设计方案,“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去年底,青山湿地(一期)郊野公园建成向市民开放。因为在这里首次观测到了武汉中心城区数量最大的小天鹅群落,这里便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
“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我们践行长江大保护理念,依托现有自然滩涂基地,保留了大面积的滩地和天然水域,构建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为野生鸟类和其他生物保留了一片栖息地,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有‘野趣’休闲游憩空间。”武汉碧水集团项目代建部部长车涛介绍。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负责人杨卫东介绍,武汉现有13处湿地自然保护地,包括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8座湿地公园,“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望山见水记乡愁’”。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金文兵 张衡 通讯员冯小敏 翟岩 胡皇旭 丁睿瑛 王彬彬 代毅婷 刘丁维 徐琦 参与采写:杨丝涵 统筹:蒋立青)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