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湖北宜都:刀笔生花

新闻中心 > 天下

2024-12-20 17:42 来源: ​云上宜都
【字体:

  木雕,作为中国古老而传统的手艺,将自然之美与匠人之心融为一体,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不少精妙绝伦的艺术品。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木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有这样一位匠人,看似不起眼的木头树根,经过他的巧手雕琢,便能化腐朽为神奇。他,就是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汪功明。

  木匠到雕刻 延续非遗技艺

  “我的父亲是一位木匠,他从事木工50余年了。我从小耳濡目染,对木匠手艺感兴趣,成年后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木匠活,而是四处学习吸收木雕技艺。”80后的汪功明是高坝洲镇湾市村人,年少时他跟随父亲学习木工,自此与木雕结缘。

  2000年初,手艺初成后,受父亲“从师不如访友”理念的教导,汪功明背上工具,毅然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开始了独自历练的新征程。在此期间,他了解了全国各大传统木雕流派的精湛技艺,并向老前辈艺人虚心学习,逐渐弥补了自己技艺上的不足。

  作为宜都本土杨氏木雕的第四代传承人,在岁月的打磨中,汪功明完美继承与发扬了宜都本土杨氏木雕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功明木雕技艺。

  “做木雕从选材开始,木材要无裂缝、无芥子、光滑平整无残缺,还要根据作品选择木头的材质和软硬度。要完成一件作品大致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有构思,再选材,最后完成制作;还有一种是先有材料,面对大自然赐予的素材,保留形态顺其自然加工构思制作。”在工作室,汪功明指着自己的作品投入地讲解道。

  通过将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汪功明逐步从一个普通的木匠工人成长为“省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他用智慧之笔,将自己的形象思维托付于木、根,赋予它们新的活力,塑造其最美的形态。

  传统与创新 紧跟时代步伐

  在汪功明的工作室,除了各种形态的刀、锯、凿、剪、锤等,还有不少自制工具。巧手所至,枯木生“花”,这一排排摆放有序的雕刻工具,也是匠心与荣耀的见证,其作品木雕仿铜壁画《陆逊藏兵》获得了宜都市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浮雕梁柱《一团和气》在宜昌市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虽然手上遍布伤疤和老茧,但汪功明却毫不在意,在他看来,父辈留下来的不仅是一份家业,更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为学技艺,吃点苦头算不得什么,前辈都是这样过来的。”汪功明说。

  然而,在木雕创作过程中,也会遇到现有工具无法雕刻想要的造型情况,这时,汪功明就会翻阅相关资料查找解决方案,“父亲最常说的就是要多看书,看书多了,在遇到难题时才懂得思考,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就这样,一批批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在汪功明的刀笔下诞生,这让他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也让他对木雕技艺有了更高的追求。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创新。近几年,木雕产品已经在向时尚性转变。”汪功明说,当下受年轻人喜爱的“情绪消费”很是流行,“我在构思那种‘会动’的木雕玩具,还有可以穿戴到身上的大型‘动漫’零部件。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木雕产品,能让木雕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好玩,这门技艺也才好传承下去。”谈起自己的构想,他脸上的笑意渐浓。

  木雕的技能和技术是比较严谨的,因为涉及一些传统文化与习俗,但很多客人却对此浑然不知,尤其是在雕刻床、柜等家具上面的一些构件时,只是单纯觉得好看,就让汪功明的团队去做。每每此时,汪功明就会耐心和客户沟通这些传统图案的寓意,劝说客户哪些是不适合雕刻出来的。“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就是我们的根,木雕这项非遗技艺需要用大众化的方式被大家了解熟识。”

  汪功明说,当前自己最大的梦想是建一个专业化的工作室,“让爱好或者喜欢这个传统工艺的人,能够加入到工作室里来,自己动手做木雕作品,让大家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并感受和领略到传统文化、传统技艺最精彩的一面。”

  独门到普及 发扬木雕技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名后的汪功明从不吝啬和他人探讨传授雕刻技艺。

  为传承木雕技艺,2011年汪功明开办了工厂。办厂至今,每年都会有来自省内外的各地年轻人来拜师学艺,其中也包括本地的农民、待业青年、大学生及残疾人等。如今,汪功明已带徒传艺21人,培训雕刻技工13人,木工技工8人,所有学徒全部就业,有13人还选择了自主创业办厂开店。

  走进功明木雕厂,清脆的手工雕刻声和嗡嗡的机雕声不绝于耳。室外的一片空地上,一个小伙子正在雕刻一扇仿古木门的浮雕,“师父教我在保留乌木原有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把五福临门图、配套的祥云形态和花草配饰从主干上雕刻出来。这很考验刀工和对这块乌木整体的美学理解,估计得要20多天才能完工。”

  一旁指导徒弟工作的汪功明发出感慨:“以前木雕产品都是我们一刀一凿刻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制于成本和时效的因素,现在门窗和家具等产品都已经全机械化生产了。但我更是希望能有年轻一代接班,把传统的手工木雕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汪功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传统技艺深沉的爱与坚守。在他的带领下,功明木雕匠人们不断探索,让沉闷的木头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美。方寸之间,雕刻乾坤,汪功明用刀锋传承着文化,用“老艺术”讲述着“新故事”,不仅让非遗传统技艺得以延续,更让非遗传统技艺成为了传递情感、丰富精神世界的文化符号。

  (来源:云上宜都)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