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体育消费呈现出更多新样态。马拉松、越野跑,在一场场耐力赛中感受心跳;骑行、飞盘、露营,在家门口玩出新花样,享受悠闲时光;跳伞、滑翔、热气球,飞上高空打开云端新视野;攀岩、探洞、绳降,硬核玩家飞檐走壁,分分钟解锁探险的魅力。从小众体验到走进大众生活,新玩法层出不穷,体育消费成为热潮。
解锁新玩法 空中运动引潮流
如今,“上天入地”的小众运动越来越受户外爱好者青睐。这个“五一”假期,不少地区的高空跳伞、滑翔伞等空中运动项目成了游客们的新宠。我们的记者也跟着感受了一把速度与激情。
在重庆梁平机场记者看到,一大早前来体验高空跳伞的人就络绎不绝。培训后,新手就可以由专业教练带领进行双人跳伞。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里是位于重庆梁平的高空跳伞基地,在这可以感受4000米的速度与激情。您看我现在已经是全副武装装备好了,马上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可以看到,现在飞机上是坐满了人,大概是十几个人,包括有教练、学员,还有像我这样的游客。
飞机来到4000米的高空,舱门打开后,教练带领着记者纵身一跃,自由落体时间长达45秒。开伞之后,还会继续飞行5到8分钟。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这是一条来自高空4000米的采访,教练,现在感觉太刺激了。
跳伞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五一”假期游客数量是平时的3到4倍。还有不少人不满足于只跳一次,进而参加专业培训成为持证学员。
重庆梁平跳伞基地负责人 韩伟铭:来消费的群体其实是越来越大众化。不光有年轻人,甚至一些老年人也会过来挑战一下自己,这个变化还是蛮大的。
不只是跳伞,在低空飞行营地里记者看到,不少游客正排队体验动力滑翔伞。系好安全带后,由教练控制方向,就可以来一场空中漫游。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我们可以俯瞰下面的农田、湿地,感觉非常漂亮。在空中以这样的视角看风景特别酷。
眼下,这个飞行营地还不断拓展“低空+”场景,推出了热气球项目,吸引了更多游客。
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空中运动热还带动了周边的住宿餐饮等业态,整个“五一”期间预计营业收入近百万元。
“体育+”不断拓展
“向云端”飞出大市场
“五一”假期,全国各地都掀起了“飞行”热,不同类型的飞行营地越开越多,体验项目也越来越丰富。低空消费热又给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变化?
这个“五一”假期,重庆的空中很“繁忙”,驾飞机、玩跳伞等活动层出不穷。为了丰富消费体验,当地政府特地举办“低空飞行消费周”活动,给市民游客派发3000万元低空飞行消费券,还利用AI大模型为消费者个性化定制攻略。
重庆市梁平区文旅委主任 曹刚静:“五一”假期我们拿出了3万只梁平卤烤鸭免费给广大游客品尝,还有固定翼低空观光旅游、模拟器体验、空中婚礼等7大消费场景,助推低空消费成为大家旅游的新热点。
在空域管理上,当地把低空空域需求批复时间从1个月压缩至1天,还拿出了10亿元作为产业基金,对接了50多家头部企业签约,发展飞行营地、通航运营等业态。
不只是空中运动飞出大市场,眼下,体育消费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运动户外类商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50.9%,其中运动裤、运动夹克等细分品类同比增长分别达2.7倍、2.9倍,千元以上冲锋衣销售额快速增长。
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陈平方:催生了对专用装备、配套服务及智能配件的多元化需求,体育消费成为连接时尚生活与健康消费的新载体。同时还带动餐饮、文旅等服务型消费协同增长,为全年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注入新动力。
“体育+”的融合效应如今还体现在产业链条深度激活上。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吸纳总就业人口超700万人,赛事运营、健身教练、运动康复等新职业快速发展,体育用品制造、赛事服务、场馆运营等与新材料、智能装备、数字传媒等加速融合,形成“研发—制造—服务—消费”的完整生态链。
监制丨岳群
制片人丨朱江 杨晓波
记者丨张丛婧 唐志坚 陈杨 赵聪聪 金梦圆 王宏超 杨洋 尹平 梁平台
制作丨张昊 张博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