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天空飘着小雨。罗田县白庙河镇潘家湾村200余名村民,挤在村委会前,欢送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
自2015年起,市委组织部派扶贫工作队到潘家湾村驻村帮扶。8年来,工作队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赢得民心,用真劲推动发展,为潘家湾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打牢了坚实基础。如今,帮扶期满队员轮换,村民们得知消息后,自发前来送行,表达着对工作队员们的依依不舍。
7组村民潘传发将印有“八年帮扶翻天覆地、奉献足迹烙印民心”的锦旗送给工作队:“希望常回来看看。”
办好实事暖民心
2015年3月,春节刚过,市委组织部5名工作队员奔赴白庙河镇潘家湾村。从此,潘家湾的村前村后、田间地头,多了一些忙碌的身影。
潘家湾村是白庙河镇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小山村,全村183户706人,精准扶贫识别后的贫困户54户,103人。
8年来,市委组织部领导成了潘家湾村民的“知心人”“自家人”,多次进村入户,面对面讲政策、拉家常,问收入、访疾苦;驻村队员以村为家,将村民当成家人,真心实意解难题。
2组村民杨念如66岁,一家老幼四口生活在海拔800多米的狗耳尖山下。其老伴潘金芳患有肾结石、腰椎病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大女儿出嫁后不幸病故,小女儿两次婚姻失败后丢下一双年幼的儿女自谋生路,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
时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曹钢成看到老杨家的情况,眼睛湿润了。他自掏腰包,托人买回1头小母牛、5只黑山羊,送到杨念如家,又帮他联系一公益性岗位。
2016年,杨念如家年收入超过3万元,一举摆脱贫困。
8年时间,驻村队员走地头串农户、爬山头趟河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200余件。
紧盯短板夯基础
2021年11月8日,潘家湾村一派繁忙景象,该村通往凤山镇李家楼村的旅游公路正在加紧施工。
时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程浩,有时忙着查看道路施工情况,有时忙着和施工单位讨论路线规划。
施工到哪里,哪里就有程队长的身影。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程浩带领驻村工作队一直盯在施工现场。
2022年8月,潘家湾1组群众反映,生活用水的水量不足、水质下降。时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胡宁带着队员同村干部一起,翻山头,找水源。
水源找到后,工作队通过决策共谋的方式,商定解决方案,工作队和村民一起参与建设、监督、验收、后期管护等工作。最终,蓄水井扩容了,老化水管更换了,入户管道布局优化了,水质改善了,群众也满意了。
8年来,驻村工作队先后争取、筹措资金4000余万元,补短板夯基础——
新修通村联组公路10.1公里,方便村民出行;
新建集中蓄水池2座,安装水管3000余米,彻底解决全村吃水用水难题;
新建10千伏高压线路2.36公里,新增变压台区7个;
修建143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141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
建成停车场3处、旅游公厕2座;
拆除污染较严重的养殖场,配备垃圾桶2000多个、垃圾箱70多个。
如今,潘家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好了,灯亮了,水清了,环境美了。
发展旅游促增收
潘家湾村位于700多米高山上,山体陡峭,气势雄伟。
“工作队以‘最美风景在路上’为主题,将付潘公路打造为特色旅游大道,以此将沿线内5个村庄及主要景点有机串联起来。”白庙河镇党委书记张鑫说。
潘家湾村有古树、古梯田、古村落、古城墙“四古”资源,层叠的瓦顶、斑驳的土墙与黄绿相间的田野和连绵起伏的山峦相映成趣。但由于旅游配套不完善、资金投入缺乏等原因,该村旅游业一直得不到发展。
工作队将古村深度开发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探索以旅游开发促脱贫、促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确立了“党建与乡村旅游互促共进,旅游发展与扶贫开发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引进一念谷旅游开发公司,投资打造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避暑休闲于一体的一念谷景区。一念谷旅游景区的建成,不仅带动了景区农家乐、民宿的兴起,群众也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
现在潘家湾是3A级景区,村民实现了“依景掘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年前的4300元上升到21000元,村集体摆脱了“空壳村”,年收入达22万元。
“现在来村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最多的一天,接待了9个批次500多人的参观团。”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发说。(
通讯员 付言坤 彭威 王高扬
)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