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停机坪上,为飞机加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通讯员 李菁
炙热的阳光洒满天河机场机坪(飞机在机场的停靠区域),厚厚的混凝土地面升腾起股股热气。进入8月,武汉市连续多日高温逼近40℃,而机坪温度更是远远超过50℃。
在这里,无法躲避高温的飞机加油员们每天直面酷暑高温挑战,顶着烈日接续为每一架飞机加油,24小时随叫随到。8月3日下午2:3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30岁的飞机加油员任博文驾驶一辆低高度管线加油车在一架南航飞机旁缓缓停下,开始为飞机加油。
高温、噪音的双重“烤”验
放好轮挡、连接导静电线,打开地井盖,任博文将油车的地井软管接头与机坪加油管网栓井对接好,随即登上油车升降平台,操控平台上升并将加油接头与飞机加油口对接。
在这里,加油车并不带油,主要起连接、过滤、计量等作用。
目前民航飞机主要采用航空煤油,无色透明,看起来清澈如水。中国航油湖北分公司武汉航空加油站现场主任胡迂说,经过加油车过滤器可以过滤航空煤油中多余的水分、杂质,确保油品质量100%合格。
机组人员告知该航班所需加油量并填写加油确认单,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并确认加油量无误后,任博文手握“呆德曼”(电磁式加油开关),缓慢打开加油球阀,按程序开始为飞机加油。
停靠下来的飞机由于客舱用电,仍旧会发出阵阵的热气以及轰鸣声。在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测量出的噪音高达82分贝,站在一起说话的两个人很难听到彼此的声音。
因此,为了保护听力,飞机加油员通常都带着耳塞,加油过程中,基本上不能与其他人说话。
除此以外,蓝色的防静电工作服、黄色荧光警示背心、衬有防护钢板的劳保鞋、护目镜、工作帽、口罩把飞机加油员包裹得严严实实。胡迂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油污防暴晒等安全防护作用。而在国外航班加油区域,由于需要穿防护服、隔离等因素,环境会更为艰苦。
50℃高温,还穿着长袖工作服,工作环境夹杂着噪音,然而任博文看起来却并不毛躁,一项一项地按规范完成。一套加油程序下来,短则半小时,长达1个小时。一天下来,一名飞机加油员大约保障近二十架次飞机供油。无论刮风下雨,只要飞机具备起降条件,飞机加油员就“闻令而动”。
铁军作风、规范作业
“机坪上太阳直晒,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降温措施”,胡迂说,多喝水、晚上睡眠充足、保证身体健康,是干好飞机加油员这份工作的基础。
除此以外,超强时间观念、安全意识、敬业责任心都是做好这份工作的关键。
1993年中国航油湖北分公司武汉航空加油站成立,至今已近30年,飞机加油员队伍早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现在近七十人。最小的20多岁,年龄最大的已经有50多岁。
参加防疫供油保障值守的飞机加油员陈浩然,曾在他一篇工作日记中写道:机坪烈日晒得我头晕目眩,白色防疫防护服让我难以大口呼吸新鲜口气,高温作业环境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难免令我心生退却,但一想到飞机上有那么多旅客需要保障,本能的责任心就驱使我必须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好。
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加油。一旦油加多了、少了或者时间耽搁了,就有可能造成航班延误。唯有“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严格管理、铁军作风、规范作业,才有供油安全与航班正点。现在,供油的每个环节被制作成厚厚的加油操作规范手册,需要飞机加油员严格按程序执行。
对于新入职的飞机加油员,中国航油湖北分公司统一安排他们一个月的安全教育培训,再进行至少3个月以上的跟班培训,由老师傅带着一起加油500架次,考核合格后才能“放单”,独自为飞机加油。
1995年,武汉天河机场刚刚建成投运,每天大约起降20多架飞机,而今年暑运每天近600架次。航线越来越多,飞机机型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岁月变迁,一代代飞机加油员也见证着天河机场由小到大,武汉越来越开放,湖北越来越开放。
炙热的阳光洒满天河机场机坪(飞机在机场的停靠区域),厚厚的混凝土地面升腾起股股热气。进入8月,武汉市连续多日高温逼近40℃,而机坪温度更是远远超过50℃。
在这里,无法躲避高温的飞机加油员们每天直面酷暑高温挑战,顶着烈日接续为每一架飞机加油,24小时随叫随到。8月3日下午2:3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30岁的飞机加油员任博文驾驶一辆低高度管线加油车在一架南航飞机旁缓缓停下,开始为飞机加油。
高温、噪音的双重“烤”验
放好轮挡、连接导静电线,打开地井盖,任博文将油车的地井软管接头与机坪加油管网栓井对接好,随即登上油车升降平台,操控平台上升并将加油接头与飞机加油口对接。
在这里,加油车并不带油,主要起连接、过滤、计量等作用。
目前民航飞机主要采用航空煤油,无色透明,看起来清澈如水。中国航油湖北分公司武汉航空加油站现场主任胡迂说,经过加油车过滤器可以过滤航空煤油中多余的水分、杂质,确保油品质量100%合格。
机组人员告知该航班所需加油量并填写加油确认单,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并确认加油量无误后,任博文手握“呆德曼”(电磁式加油开关),缓慢打开加油球阀,按程序开始为飞机加油。
停靠下来的飞机由于客舱用电,仍旧会发出阵阵的热气以及轰鸣声。在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测量出的噪音高达82分贝,站在一起说话的两个人很难听到彼此的声音。
因此,为了保护听力,飞机加油员通常都带着耳塞,加油过程中,基本上不能与其他人说话。
除此以外,蓝色的防静电工作服、黄色荧光警示背心、衬有防护钢板的劳保鞋、护目镜、工作帽、口罩把飞机加油员包裹得严严实实。胡迂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油污防暴晒等安全防护作用。而在国外航班加油区域,由于需要穿防护服、隔离等因素,环境会更为艰苦。
50℃高温,还穿着长袖工作服,工作环境夹杂着噪音,然而任博文看起来却并不毛躁,一项一项地按规范完成。一套加油程序下来,短则半小时,长达1个小时。一天下来,一名飞机加油员大约保障近二十架次飞机供油。无论刮风下雨,只要飞机具备起降条件,飞机加油员就“闻令而动”。
铁军作风、规范作业
“机坪上太阳直晒,根本没有什么有效的降温措施”,胡迂说,多喝水、晚上睡眠充足、保证身体健康,是干好飞机加油员这份工作的基础。
除此以外,超强时间观念、安全意识、敬业责任心都是做好这份工作的关键。
1993年中国航油湖北分公司武汉航空加油站成立,至今已近30年,飞机加油员队伍早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现在近七十人。最小的20多岁,年龄最大的已经有50多岁。
参加防疫供油保障值守的飞机加油员陈浩然,曾在他一篇工作日记中写道:机坪烈日晒得我头晕目眩,白色防疫防护服让我难以大口呼吸新鲜口气,高温作业环境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难免令我心生退却,但一想到飞机上有那么多旅客需要保障,本能的责任心就驱使我必须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好。
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加油。一旦油加多了、少了或者时间耽搁了,就有可能造成航班延误。唯有“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严格管理、铁军作风、规范作业,才有供油安全与航班正点。现在,供油的每个环节被制作成厚厚的加油操作规范手册,需要飞机加油员严格按程序执行。
对于新入职的飞机加油员,中国航油湖北分公司统一安排他们一个月的安全教育培训,再进行至少3个月以上的跟班培训,由老师傅带着一起加油500架次,考核合格后才能“放单”,独自为飞机加油。
1995年,武汉天河机场刚刚建成投运,每天大约起降20多架飞机,而今年暑运每天近600架次。航线越来越多,飞机机型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岁月变迁,一代代飞机加油员也见证着天河机场由小到大,武汉越来越开放,湖北越来越开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