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蒿坪镇:工厂化养鱼“一桶”赛过五亩塘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但离开水库,岸上也能养鱼,而且经济效益是传统养鱼的5倍。
11月23日,走进位于丹江口市蒿坪镇卢嘴村的辰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养鱼大棚内,40个排列整齐的圆桶鱼池映入眼帘,池中鱼儿不时翻起阵阵水花。
“这一桶水是100立方,占地面积50平方米,产量是5亩传统水塘的产量。”辰达公司技术负责人张军锋介绍。
据了解,陆基设施渔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养殖方式,主要有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池塘零排放圈养、“生态流道”养殖三种模式。
今年45岁的张军锋,是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网箱养鱼者。早在1997年,张军锋在武汉搞特种养殖,边打工边学技术,同时也积累下资金。2002年,张军锋回到丹江口均县镇关门岩村,发展网箱养鱼,高峰时达40多口网箱、面积1500多平米。
丹江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2014年开始,丹江口库区12万只网箱、726处库汊养殖全部被取缔清理。
2017年,张军锋退到岸上,承包鱼塘养鱼。随后,按相关政策,丹江口水库最高水位线172米以下区域不能从事有污染的养殖,张军锋的鱼塘关闭。
2021年10月,张军锋和合作伙伴辗转来到蒿坪镇卢嘴村,借助该村黄莺水库的优质水源,发展陆基圆桶池养鱼。
“新模式养鱼方式,设备智能化程度高,而且占地少、产量高。”张军锋介绍,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40亩,一期建设40个陆基圆桶,单个圆桶产量可达1万斤,主要养殖市场价值高的翘嘴鲌、桂鱼、鲈鱼等,以及开展苗种培育、驯化等。
“还有就是鱼的品质可控,风险可控。”张军锋介绍,水库是开放性水体,养殖有很多风险不可控。2008年一次大洪水,一条沟里的几十家网箱被冲毁,张军锋也损失大几十万。相对水库养鱼,陆基圆桶循环池养鱼虽然前期投资大,但抗风险能力强、更稳定。
在经济效益上,一个8米直径100立方水的圆桶池,养鱼产量抵5亩传统水塘。以桂鱼为例,每个圆桶池可放1万尾,养到3两重即可出售,按50元每斤算,除掉成本,一桶鱼利润达15万元。再加上在保温大棚内,一年最少可以出两茬鱼。
“生态环保效益突出。”张军锋介绍,鱼池中的水首先经微滤机物理过滤,将大部分鱼粪、杂质等从水中分离出去;接着水流进入生物分解池,利用消化细菌和反消化细菌,分解掉水中的鱼尿及少量鱼粪;最后,水流经紫外线杀菌后,流回到鱼池继续使用。分离出来的鱼粪,集中排入生态净化池,用于养殖花白鲢和种植水生蔬菜等。
今年8月份,工厂投放了25万尾桂鱼、鲈鱼等鱼苗,明年3月份即可出售,保守收入600万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通讯员 周锋 陈健)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