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山中马头羊 跃出沉溪河——郧西县沉溪河村靠山吃山“发羊财”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轮播图

2023-11-15 08:09 来源: 十堰日报
【字体:

  沉溪河村村民在放羊。

  晨光熹微,伴着一声声清亮的吆喝声,头羊带着北斗定位系统,领着马头羊群走出羊圈,向着远山走去;牧羊人背着两天的干粮,手持鞭子,行走在队尾……这是初冬时节,郧西县香口乡沉溪河村马头羊养殖户放牧的一幕。

  沉溪河村由过去的4个村合并组成,山场面积达48900余亩,耕地面积仅有3500余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发展产业十分不易。

  “我们这个地方,山大人稀,搞生态养殖有优势。马头羊是我们村的当家产业,目前全村存栏5000余只,年出栏量可达7000只。”沉溪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先林向记者介绍道。

  如今,该村成立合作社、建设11个小单元羊栏,带动上百户村民分散养殖,促进生态富民、绿色发展。

  以山养山 以山兴山

  进入11月份,连日的阴雨把圈里的羊儿们“憋坏了”。11日傍晚,见到记者来采访,该村马头羊养殖大户张传树说:“羊儿们都上山了,不饱餐个两三天,是不会回来的。”

  记者打趣道:“我还以为羊群跟上班一样早出晚归呢!”张传树接话道:“羊群也出差。”众人哄堂大笑。

  平均海拔超过500米的沉溪河村,山场资源丰富,植被茂密多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百姓砍柴做饭、烧炭取暖,导致出现了荒山秃岭。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全面实施,山林生态得以逐步恢复。

  “我们村发展产业,不能再走当年的老路。现在一切从保护生态出发,养殖马头羊也是我们慎重考虑、探索实践之后的选择。”刘先林说,马头羊是杂食性羊种,在放养过程中,只要及时转场,就不会破坏山上的植被。同时,羊粪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散落在山林中,能促进植被生长。他指着对面山上的树林说:“你看那片杜仲树已经成林,老话讲的‘羊群经过一片荒芜’早已不复存在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农村养殖业也在不断向着现代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迈进。马头羊养殖是个技术活,该村的养殖大户们都有“两把刷子”。

  养殖过程中,大家也会遇到各种情况。给羊打针、接骨、做剖腹产手术,把羔羊过继给其他母羊……这些“高难度”操作,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羊老大”付海波全都能熟练掌握。

  “要想发羊财,先要跟它同吃同睡。”付海波告诉记者,只有了解马头羊的生活习性,才能把它养得膘肥体壮。现在,一只成年的马头羊,可以轻松卖到2000元以上,村民的养殖积极性很高。

  山在很多地方都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然而,沉溪河村却把山多作为最大优势,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产业发展,做活“山”文章,找到了“两山”转化的新路径。

  口口相传 “羊羊”得意

  距离汉十高速公路十堰西出口不远处,一家名为“店小二”的特色餐馆生意火爆。大家都是为了这里的马头羊而来。它肉质细嫩,鲜而不膻,深受广大食客好评。记者了解到,这里的羊肉全部来自沉溪河村。

  “我的羊不用打广告,都是口口相传,老客户上门订,根本不够卖。”付海波说,“我们合作社年初把小羊羔分给村民,年底再进行回购。除了本村每年收7000只左右,周边村还可以收5000只以上。这些羊,都在我们村统一屠宰、对外销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做“土、特、产”文章。但争相进城的农产品,面临着没有品牌、销路不畅等实际问题。刘先林告诉记者,沉溪河村恰恰相反,村里的马头羊供不应求。即便像付海波这样的养殖大户,每年都要从外村、外乡调羊来卖。

  针对这一状况,香口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一方面,继续出台政策,支持小单元羊栏建设,加大牧草种植补贴力度,免费为养殖户提供疫苗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另一方面,鼓励养殖大户开展精深加工,加强马头羊品牌宣传推广,邀请知名网络主播带货,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主体和农户收入。

  今年7月23日,郧西马头山羊全国品鉴活动首站在武汉市水乐棠江景餐厅举行。当晚,香口乡与大周味栈(武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好香口”特色农产品销售推广框架合作协议,该公司将在武汉市场推广销售郧西马头羊。而这些马头羊都将在沉溪河村进行统一宰杀、分销。

  一个村的养殖规模是有限的,沉溪河村因势利导,从大户带散户的卖产品模式,逐步向销售大村带养殖小村的卖品牌模式转变。

  发着“羊财”的沉溪河人,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记者手记

  思路一换天地宽

  从县城到沉溪河村仅需半个小时车程,这里没有工厂和高楼,却能看到风吹草低、听到鸟叫虫鸣。这样的原生态乡村,是城里人向往的。

  转变发展思路后的沉溪河村,不搞大拆大建,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较量,而是保持最原始的风貌,持续放大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养殖马头羊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乡村发展一定不能照搬照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最独特的资源禀赋、最大的比较优势,一定要琢磨透、想清楚,这里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找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办好。(记者 肖邦明 姜琨 吴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