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长包块伴有头晕等症状 需防范椎管肿瘤可能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通讯员周珊)“脖颈后面长了个小包,没想到竟是椎管里的肿瘤。幸亏医生帮我做了手术,要不然我到现在都睡不好觉!”3月2日,即将出院的42岁徐女士对前来查房的医护人员连声感谢。
据悉,家住湖北公安的徐女士原本从事缝纫工作。六年前,不经意发现右耳下方、脖颈中后部长出了一个豆粒大小的包,由于不痛不痒,她也没多想。但随着这个包越长越大,徐女士开始感觉颈部胀痛,时不时还头晕、恶心,担心因长期缝纫引发并加重了颈椎病,她辞工在家休养,却于事无补。近一个月来,头晕恶心扰得她寝食难安,难耐之下,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当地医院就诊,排除了颈椎病的可能,医生怀疑徐女士长了椎管内肿瘤。
由于徐女士脖颈处的包块已长到3厘米,疼痛明显,甚至影响了正常颈部活动,医生告诉她,如果任由肿瘤继续生长,可能会出现脊髓和神经根进一步受压迫,造成神经功能不可逆的损伤。得知这个情况,徐女士考虑颈椎内、外遍布密集的血管、神经,手术风险极大,他们想找一家更稳妥的省内医院治疗。经四处辗转打听,得知了与北京天坛医院有技术协作的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当天徐女士便转院。
经及时完善检查,接诊专家岑波教授发现,患者颈3/4右侧椎间孔有一肿块,因瘤体较大已向皮肤肌肉组织外凸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硬包块。岑波高度怀疑这个包块是神经源性肿瘤。这类肿瘤一般生长缓慢,起初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瘤体的不断增大挤压,便会造成椎间孔狭窄,引起周围神经压迫,继而产生受压部位控制的颈部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为免病情加重引发致残致命风险,岑波为徐女士制定了“两路包抄”全切肿瘤的手术方案,并建议她尽快治疗。
在术中导航、B超精准定位下,岑波带领手术医师周军格、戴黎明在保护好周边血管组织及神经的基础上,经四小时精细操作,分“两路”顺利全切了瘤体。术后复查,徐女士无任何神经功能后遗症。病理检测结果也证实为良性神经鞘瘤(神经源性肿瘤的一种),印证了当初的推断。
岑波提醒,颈部莫名长出包块要注意,若包块长期无任何变化,则可能是先天性肿块,只需定期体检观察即可,对于突发且伴有明显红肿热痛的颈部肿块,较大可能是炎性肿块。一旦颈部包块已出现几个月,特别是直径大于1厘米、质地硬、不可活动且伴有头晕、盗汗、体重减轻、食欲不佳、恶心、向肩颈部放射痛等症状的,要高度警惕脊髓颈段肿瘤的可能。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只要发现了颈部包块,稳妥起见,最好立即就医排查,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