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准确筛查患者隐疾 上海方舱医院有支湖北“床旁超声小分队”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通讯员高翔、李晗)每天穿戴防护服和护目镜在方舱里穿梭,带着移动超声机为新冠肺炎重症和潜在重症患者病床边检查。在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W1舱,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3名医生组成“床旁超声小分队”,累计为近百名患者进行床旁超声评估。
4月19日,根据上海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W1舱开始改造为“亚定点医院”,并在舱内设置监护室,于4月22日开始承担一部分重症和潜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负责W1舱3区医疗救治工作的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蔡书翰、沈俊、曾承主动请缨,成立“床旁超声小分队”。
蔡书翰介绍,W1舱转型为“亚定点医院”后,半数左右的患者是中老年人,很多伴有基础疾病或长期卧床,为了评估重症患者的心肺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或转定点医院进一步救治,亚定点医院都配备有移动超声机,医生们每天推着移动超声机在床边穿梭,为需要的患者及时进行床边检查。
4月25日凌晨,W1舱3区收治一名90岁的老太太。刚入院时,她就出现氧饱和度低下。曾承发现后,立即上前了解病史,得知这位老太太长期卧床,并伴有高血压、慢阻肺等基础病,他立即将移动超声机推到她的床边,并进行心脏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老太太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心功能较差,曾承立即为她戴上无创呼吸机,改善呼吸状况,考虑到老太太年龄较大,4月25日中午,方舱医护人员联系急救车将她转入定点医院继续救治。
曾承表示,方舱医院救治条件有限,医务人员无法使用听诊器实施体检,重症患者难以实施CT等影像学检查,而高龄患者夹杂的基础病多,临床表现也不典型,一些患者还存在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他们普遍对于治疗的耐受性不好,如果病情判断不准,治疗方向不对,试错调整的机会不多,每一步治疗都要尽量力求针对性强,这个时候床边超声就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4月22日至今,“床旁超声小分队”总共为近百名方舱患者进行评估,无一例患者耽误救治。
5月17日,上海宣布全市16个区已全面实现社会面清零,新国博方舱医院W1舱的患者也陆续出院,重症患者大幅减少,“床旁超声小分队”也不再忙碌。蔡书翰表示,目前上海疫情防控迎来曙光,但方舱医院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将坚持战斗到最后,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