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大冶市主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党员一对一理清不动产登记“旧账”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社会

2022-06-20 16:45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终于签了权属协议,困扰我20余年的难题总算解决了。办理结果相当满意,实在是太感谢了。”6月14日上午,家住大冶市东岳路街道的市民甘应珩满脸愉悦地来到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余志的办公室,一进门就似老朋友一样和余志聊起天来。
  原来,因为土地权属纠纷,甘应珩与其邻居在房屋证件办理、权属划分上面长期存在矛盾。该房屋位于东岳路街道保康路,2010年,房屋拆除以后,双方更是因为权属问题长期协商不下,而导致重建无望。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原则,启动党员包保制度,我本人作为‘党员包保工作室’成员,也持续跟踪问题解决进度。”余志介绍,经过多次现场察看、多轮沟通、多方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据了解,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于2016年。而在此之前,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部分不动产出现无法办证的问题。“这种问题涉及面广、问题复杂。但关乎百姓民生的事,我们必须理清楚。”不动产登记中心党员包保工作室成员余玉松说。
  而就在甘应珩落实协议签订期间,余玉松同步在为大冶市东隆家园部分业主们多年未办下来的不动产权证而奔走。


  会议现场
  2018年,家住东隆家园的市民卢先生因开发商违约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支付二万多元违约金,并以开发商违约在先拒绝支付多出的实测面积房款,而开发商则坚持卢先生必须先到法院撤诉,支付多出的实测面积房款,才肯为卢先生提供房屋办理产权证的资料,“当时双方僵持不下,相互极不信任。”余玉松说,在了解情况后,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难请找我”党员包保工作室快速启动工作。
  该工作室在了解到卢先生“办不成事”的真正原因后,多次上门与开发商协调,并主动找到办理卢先生与开发商纠纷案的办案人员,召集座谈、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同意以相互抵扣、多退少补方式一次性结算清楚的意见。
  4月26日,卢先生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后激动不已,“这次能顺利解决,得亏了咱们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是他们的主动作为,为我和开发商之间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机会。”


  组织协调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协调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该小区不止卢先生一户存在产权证办理困难的问题。为此,协调会当天,还有6名业主代表参与了全程协调,后续产权登记正在依照统一模式快速落实中。
  “诸如此类的‘陈年旧账’,依托党员包保机制,我们已经理清了十余起。群众事儿办成了,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余志表示。
  不动产登记“旧账”清理,对于矛盾调解、城市文明、社会和谐也有着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对于世纪花苑小区居民还建门面纠纷包保党员梁红斌来说感同身受。
  “办理结果非常满意。”为了这句满意,梁红斌前后忙碌了近两个月,而对于9名还建户来说足足等了17年。
  17年前的2008年,9名还建户与大冶市某开发商达成拆迁补偿协议。后在补偿过程中,开发商一直未能落实产权证的办理,并在9名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房屋二次转卖给第三方投资公司,第三方公司随即完成了相关正规手续的办理。自此,9名还建户和第三方投资公司作为合法合规方,陷入了这场纠纷中。
  “我们当时了解后,发现这起个案的情况非常复杂,涉及方面非常广。”梁红斌介绍,本着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的原则,党员包保工作室启动详尽细致的调查了解工作,并多次协商、多次上门,最终在5月6日达成协议。
  “房屋权属有了妥善的解决方案,双方都很满意,我们的工作也算正式完成。”梁红斌笑着说。


  市民顺利拿到不动产权登记证
  “我们包保的问题基本都是存在了10年以上的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在‘一事一包保’‘一事一议’等机制的支撑下,越来越多的‘旧账’被清理,横在群众心里的堵点、难点被一一疏通。”余志表示,为了化解多年积累的历史难题,党员包保工作室的党员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调查,为每一个难题都找到了妥善的解决方案。
  据悉,近年来,大冶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面推进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化解工作,解决了大冶市康馨园、粮食局商住楼、农机公司商住楼等住宅区14件3000余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通讯员余志、孙立飞)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