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企业引进村就业送上门 大悟“共富工坊”拓宽强村富民路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社会

2022-08-19 23:56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8月13日一大早,大悟县彭店乡太山村78岁的村民蒋翠兰来到余河粮店的“共富工坊”。
  和蒋翠兰一样在家门口“上岗”的还有35位新手,今天是她们“就业”的第3天。
  这个“共富工坊”是太山村为余河片低收入农户、老年人、全职妈妈等弱势群体在家门口灵活就业量身定制的。
  今年以来,大悟县坚持党建引领,全域推进“共富工坊”建设,重点做好村民近距离、新模式、多渠道就业增收文章,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空心村做成大蛋糕
  走进太山村,只见一条蜿蜒溪流贯穿全村,高大树木掩映着黎元洪故居,投资650万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没想到太山村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该村党总支书记田忠斌说,“2018年前,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只剩下十几名留守老人,过半村庄坍塌损毁,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让“空心村”蝶变为“美丽村”“致富村”,太山村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大村集体经济“大蛋糕”。
  “干部要带头致富,自身要清清白白。”2018年村“两委”换届,田忠斌顺利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为干部划了一条红线,不准任何村干部利用村集体资源搞经营,也不允许插手村里项目建设。
  短暂4年时间,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连续实施,千亩油茶基地年收益2.1万元,红薯粉丝厂年收益3万元,光伏发电收益15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20万元……一系列亮眼数字背后,是越攒越厚的“家底子”。
  分好“共富蛋糕”,太山村有了更多底气。家家户户年年有分红、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有补助、老年人年终有关爱,作为全县首批破“10万元村”,太山村实现了旧村变新村、农业变产业、村民变“股民”三大转变。
  这在大悟,不是个例。
  小工坊带动大就业
  8月13日,彭店乡余河集镇。余河粮店两座废旧仓库改造的生产车间里,三排链式缝纫机依次排开,60多名女工正忙着车线、缝纫、剪角、装袋……“这些礼仪手套主要出口韩国。”36岁的田忠斌在车间检查质量。
  这个加工点是亚特针织手套有限公司在大悟开办的第一个厂,至今已有14年时间。
  如今,从余河到新城、彭店、桥店,再到县城,亚特针织相继开办了5家“共富工坊”,共吸纳了300多人就业,其中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62人。
  这期间,田忠斌也从最初的“管理者”“合伙人”变成了老板。
  两年发展鸭稻“共富工坊”3000亩,每年临时用工150余人,在村里人眼中,32岁的党员钟锐“有能耐”。詹发亮有点行动不便,自家5亩土地被流转,自己在“共富工坊”务工,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
  在东新乡姚店村,村干部老党员汪群林带动20户党员种植红心猕猴桃,2017年因天气原因未获成功。看着老汪一脸的内疚,党员们带头给他打气:“别灰心,我们党员跟你一起干。”
  有了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农户底气十足;有了农户鼎力支持,党员干部如沐春风。
  以工业思维问诊传统农业短板,像彭店乡成立“共富工坊”的还有,城关镇、三里城镇、东新乡等乡镇。
  如今,全县建成“共富工坊”216家,成为强村之坊、富民之坊、助企之坊,带动就业3万余人次,总产值约9100多万元,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实现了家门口家家有活干,人人有钱赚。
  新农人推动大共富
  兰花产业是三里城镇三里村支柱产业,受疫情影响,致使三里村兰花线下滞销。新农人冯仁炎转变思路,将网络直播间搬进兰花“共富工坊”。
  一部手机、一张桌子,就是冯仁炎的网络直播工坊。
  “这一盆是木纹叶子的黄心草,高度有40多公分,宽度超过1公分,这一盆有3个头,这一盆要1.2万元。”
  8月12日,主播王君用手机对着兰花,向直播间里的网友介绍兰花品种、花型,没想到一开播就立马有人下单。
  “我的兰花主要销售到浙江沿海一带,还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每年销售额2000万左右,带动12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务工年收入1万元左右。”大悟裕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冯仁炎如实说。
  在丰店镇直播电商农特产品展示中心,主播正对着眼前的手机屏幕不停介绍,每天订购的电话络绎不绝。
  “直播带货”成为农村电商新业态,直播成为新农人的新农活。
  目前,大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共富纽带,工坊再造共富理念,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经济,通过先行先试,让管理畅起来、人气活起来、荷包鼓起来。全县已经“孵化”出23家直播“共富工坊”,解决本县劳动力200余人,直播带货收入6700余万元,农户平均增收12%。
  (湖北日报通讯员龚红焰、左仁堂)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