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小伙车祸脑死亡 家属含泪捐献器官 8个生命获得“重生”
12月2日,一位年轻的生命因车祸意外导致脑死亡。心存大爱的家属在悲恸之际,主动提出只要符合捐献标准的,都可以捐出去。——让孩子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延续。
12月7日,家人与其做完最后告别后,在湖北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脑死亡的高洋(化名)被推进手术室。其捐赠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等器官成功移植,拯救了6名患者的生命。12月14日,前期经过特殊处理后存入眼库的眼角膜帮助两名患者重回光明世界。
一例器官捐献,让8个生命重获新生——这一壮举,这也是国内器官捐献与移植的新纪录之一。
大爱青年的生命,在8个人身上得以成功延续。让宝贵的捐献器官尽可能发挥最大作用,让器官捐献者的大爱播撒得更广——这也是参与这场“生命接力赛”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心声。
脑死亡后,大爱家属主动捐献器官
12月2日,对高洋的母亲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
2日当天,高洋的病情继续恶化,出现消化道出血,当地医院初步判定为脑死亡。10天前,这名孝感小伙骑摩托车时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当场昏迷。当地医院进行急诊手术处理后,转入综合ICU病房继续救治。高洋陷入深度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靠呼吸机等维持生命。高洋是家中的独子,家人在救治期间每天都在盼望着奇迹的发生。
眼看救治无望,悲痛的高洋母亲在当地医院的病房墙上,看到了湖北省红十字会关于器官捐献的宣传资料。经过仔细咨询当地医生她得知,可以通过器官捐献的方式,让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在世间延续。高洋父母咨询了湖北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得到相关政策的解读之后,毅然登录“施与受”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网,替高洋登记成为中国第2399737位器官捐献志愿者。“多捐一个器官,孩子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就多了一个”。
高洋的父母眼含热泪在《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上签下姓名,郑重地按下手印。随后,高洋被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科。该院脑死亡判定小组专家组成员再次对高洋的病情进行了严格评估,最终判定其已处于脑死亡状态。
争分夺秒,移植团队开启“生命接力”
“患者捐献的器官和组织中,除了眼角膜经过特殊处理,可以保存2周再进行移植外,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等大器官,都必须在耐受冷缺血时间上限之前,尽可能早地植入器官受者体内。”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副会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周江桥教授介绍。
12月7日上午9时,家人与其做完最后告别后,在湖北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高洋被推进手术室,捐献了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眼角膜等所有器官。经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匹配,其捐献的心脏、肺脏、肾脏和眼角膜,与武汉本地多名器官衰竭患者成功配型;肝脏则与上海一位肝衰竭患者匹配成功。
7日中午开始,2台肺移植、2台肾脏移植手术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同时开展,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接力”开始。数十位医务工作者密切协作,完成捐献者及家人最大的心愿,将这份爱与生命的礼物传递下去。
胸外科主任耿庆教授领衔肺移植团队,在重症医学I科主任詹丽英教授团队操作2台ECMO的辅助下,成功开展单肺移植手术。用时5个小时,将两个健康的供肺器官植入两名肺严重纤维化患者体内。与此同时,器官移植科主任周江桥教授带领团队,历时3个小时完成两例肾移植手术,让长期依靠肾透析维系生命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重获新生。此外,两台依托高洋捐献的心脏器官和肝脏器官,分别在武汉和上海开展的心脏移植、肝脏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高洋捐献的眼角膜,经过特殊处理后存入眼库,已于14日植入两名严重角膜感染的患者体内。
“我国每年都有几十万器官衰竭患者因等不到可供移植的器官,而在生死线上煎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程帆介绍,2015年开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一位器官捐献志愿者的爱心,有可能让多位苦苦等待器官或者组织移植的患者免去病痛的折磨,同时也让捐献者的生命和大爱,以另一种方式长存世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宁亚飞)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