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许多人顶着高烧奋战在重症病区 为守住生命之门每天都是背水一战 “铁人”医护为救患者上演生死竞速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社会

2023-01-04 07:22 来源: 极目新闻
【字体: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任艺萱

  “今天,又有一位患者顺利从重症ICU出院了!”1月2日中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I科主任余追结束连班后,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他被誉为医院的“重症铁人”,带领团队顶着减员的压力,连续在医院坚守了一个月,上演了一场场“生死竞速”。

  日前,极目新闻记者走进余追主任所在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I科,探访这里“守护生命之门”的医护们。

  余追带领团队为患者紧急上ECMO 通讯员供图

  争分夺秒与死神抢人

  “患者严重缺氧,需要抢救!”

  上月28日一大早,余追和值班医生杨敬霞刚到科室,就听到病区传来紧急求助。

  两人迅速冲进重症病区。“快点准备,必须马上紧急插管。”余追果断说。

  “你盯着氧饱和度,我来管呼吸机。”余追护着患者头部及气管插管,另外7名医护齐心协力,使患者顺利改变了卧位。看着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操作,在重症医学科每天都要进行。“给患者翻身需要七八个人一起来,每挪动一下,大家都要小心翼翼。”余追说,“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每次都是背水一战。”

  当天晚上8时,余追刚刚完成巡诊回到重症医学II科,就遇到一例险情。他迅速评判患者病情,果断决策上ECMO。ECMO团队仅用一个多小时即完成穿刺、上机、引血等操作,成功挽回了一条生命。

  当晚上ECMO的患者,是来自湖北钟祥一位乡村医生。“他一个人负责两三千村民的医疗保健,病倒在工作岗位。作为同行,我比任何人都想让他活下来。”余追说。

  启用ECMO(人工膜肺),相当于“从死神手里抢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重症医学“老兵”、2020年武汉抗疫的全程参战者,余追有着丰富的危重症患者救治经验。余追介绍,他们的ECMO早就备好,严阵以待,但团队更强调上ECMO的时机。“这是把双刃剑,上机的同时要考虑患者能不能脱机,还要考虑有没有团队来守护。”

  坚守病房32个小时

  “一拖N”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尽最大可能扩容重症救治能力、收治更多的新冠危重症患者的一个创举。作为院内36位新冠重症专家组成员之一,余追介绍,“一拖N” 这个方式,就是让重症科、呼吸科以及感染科等专家,每个人“承包式”负责几个病区。

  “一拖N”让本已高强度工作的余追,工作量又增加了不少,但他毫不介意。“因为规范的重症救治病区床位有限,很多进不了ICU的病人,在经过亚重症改建的普通病房,通过重症专家的指导和协助,也能有效地收治病人,尽最大可能扩容重症救治能力。”他说。

  记者走进重症医学科II科,听到有的医护还在咳嗽。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感染过新冠病毒,有的尚未完全康复。

  余追介绍,从2022年12月10日开始,科室陆续有医护人员发烧,出现战斗性减员,大家互相补位,一旦好转,最多休息三天就来上岗了。

  “这辈子应该都会记得12日的那个超长连班。”余追说,当晚,他丢下家中发烧到快40℃的老婆和孩子,自己顶着全身的酸痛和剧烈咳嗽,硬是坚守病房32个小时,“没办法,同事都在发烧,几乎全军覆没,班实在倒不过来。”

  护士长赵领超是科室最后一批“阳”的医护。2022年12月20日开始高烧,体温到40.3℃还在坚持工作。“看数据、做排班,眼睛都是模糊的,浑身从来没有那么疼过。”赵领超说。

  “我们是‘重症人’,一定要守好生命之门!”余追坚定地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