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宜昌三年创建117座绿色小水电站 占全省创建总量78%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社会

2023-03-09 20:13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水电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宜昌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打赢小水电清理整治硬仗,推进小水电绿色转型升级。

  近三年来,宜昌市累计创建117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占全省创建总量78%、全国创建总量12.1%,位居全国前列。小水电浴火重生,昔日点亮乡村的“夜明珠”,已然变成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的“绿宝石”。

  459名安全专管员24小时叫应

  宜昌市制定出台《宜昌市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压实各方的安全责任、明确任务和要求。

  目前,宜昌市已建、在建水电站全部落实企业主体、行业主管、属地监管“安全生产三大责任人”体系,同时还逐站落实共计459名安全专管员,启动24小时叫应模式,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无死角。

  针对“水头超过100米、坝高超过30米、头顶一盆水”的水电站,宜昌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203座水电站重点监管名录,并联合宜昌市水电协会牵头组织电站业主开展46座电站水库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实施190座老旧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取得20余座水电站特种设备证件,开展50余座水电站压力管道安全评估并实施检修,关停10座安全隐患较大的水电站,极大夯实了电站工程安全基础,同时联合宜昌市安全生产协会组织水电站安全生产取证专项培训,全市水电站作业人员实现持证上岗全覆盖。

  自2020年来,引导电站业主保底创建安标三级达标、主动申报安标一级达标,共计完成281座水电站标准化达标评级,占全市在运行水电站总数61%,为宜昌水电安全运行提供坚实基础。

  紧抓生态流量“牛鼻子”

  严格水电准入制度。2016年以来,宜昌市对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新建水电站项目特别是引水式水电站项目一律停止审批,修编全市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取消6个县市区19条河流共计81座未开工建设的水电站,总装机达14.7万千瓦。

  强化生态流量管控,印发《宜昌市生态流量核定办法》、《宜昌市小型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监督管理办法》,完成404座水电站生态流量核定,修复减脱水河道1160公里,建成324座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在线监测设施。强化重点流域生态修复,修复河流40条,修建生态工程76处,修复河段220公里。以县级为单位、流域为单元,编制流域生态流量调度方案,加强流域水量管控,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基本需求。

  水电“亮万家”“美家乡”

  宜昌市整合资源配置,引导水电站实施功能转换,深入推动发展水电+旅游、水电+科普等模式——利用拆除的发电机组,在兴山南阳河一线天段建设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电科普广场;古洞口电站加大生态流量下泄力度,在古洞口水库下游修建绿色公园,成为市民亲水戏水好平台;东山、黄龙洞、九子溪等电站,通过开放广场公园、电站厂区展示水电设备,宣传水电文化。

  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地涌现出一批电旅交融的水利风景区,不仅提升发电效率,而且修复改善河流生态,还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周边百姓增收,走出一条社会、经济、生态“多赢”之路。

  此外,宜昌市坚持把小水电建设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水电“亮万家”“美家乡”“富百姓”,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多年来坚定不移实施以电代燃和水电扶贫项目,全市22座扶贫电站年均收缴扶贫效益资金近千万元,为51个贫困村及3万多户农村群众改善村组基础设施、补贴家庭用电支出。

  眼下,宜昌市正探索实施数字赋能,兴发集团建成流域集控中心2座,科学管理3条流域31座水电站;光源公司建立“一屏观天下、一键全调度、一网控全域”的集控平台,不仅自有10座水电站全部接入平台实施数字管理,而且为4家民营企业20余座水电站实施代管。黄柏河流域五级水电站全面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程监控模式,水电站运行更加安全、经济、高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艾红霞、通讯员刘正军、任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