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堰市曹家山,灰色的护林防火工作站伫立于山顶,和青山、蓝天、白云,交织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站内,水罐车、工具车、风力灭火机、割灌机、灭火弹等扑火装备摆放有序。作为林业大市,十堰近年大力构筑“空天地人”四位一体的防火体系,筑起绿色“防火墙”。
设立村级护林防火工作站
“设立村级护林防火工作站,能够及时发现森林火险并发出预警,形成村与村相互呼应、就近快速处置森林火情的良好局面。”十堰市应急管理局防火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实行重要节假日期间市、县、乡、村、组五级山头地块包保制,局领导包片、包山头、包企业(三包)责任机制。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专班开展明察暗访,对全市森林防火等工作进行督查,列出隐患清单,限期整改。
“我们通过科学计算换岗间隔时间,将成立由20人组成的防火应急小组。”十堰市张湾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曹家山护林防火工作站投入使用后,除做好沉潭河村1539亩林地安全和野生动物救助外,还将担负起方滩乡其他6个村的森林防火监测任务。
从“被动救”到“主动防”
十堰着力构造“空天地人”四位一体的防火体系,“空”是林场森林防火系统与省林火卫星遥感监测平台积极对接,实现省平台发现火情、林场森林防火系统同步报警功能;“天”是林场通过高空摄像头布点实现360°巡查、无人机加强航空巡护,实现监控画面在监控平台同步显示等功能;“地”是林场卡口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路口、卡口及野外森林情况;“人”是护林员通过每天步行巡山,确保森林防火万无一失。
十堰通过紧抓护林员队伍建设,织密“人防”防线。该市把护林员队伍建设作为林长制、政府综合目标制考核指标之一,指导县、乡镇、村组层层建立森林防灭火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国有林场、乡镇、村三级防火巡护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的日常巡护作用。
十堰用高科技让森林防火更“智慧”,在多数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局直属二级单位都配备无人机,通过卫星、高空摄像头、无人机对林区内可疑烟雾、热点进行跟踪、研判,林场构建起全天候、全覆盖、多维度森林防火监测天网,实现火情早发现、火点精准定位,省、市、场区三级火灾联控。“林区已实现森林火灾从‘被动救’到‘主动防’的转变。”黄龙林场负责人介绍说。
“村村响”“数字哨兵”助力森林防火
“棵棵树木铸就绿色世界,星星之火毁掉绿色家园。您已进入森林防火区域,严禁携带火种进入山林!”一走进十堰市郧西县天宝山林场,就能听到移动“大喇叭”响起。据悉,郧西县在重点林场区域搭建了森林防火“数字哨兵”,通过高清监控和移动“大喇叭”,对森林进行全天候监测,人员靠近时就会播报森林防火宣传音频。
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等重点部位推广使用“互联网+督查”及“防火码”,设立森林防火检查卡点394个,设置“防火码”卡口1028个,并与气象部门合作,提前做好森林火险预警,多措并举,为十堰筑牢绿色“防火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雯洁 通讯员邓莉 朱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