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许应锋)“中医可以标准化、产业化。”4月22日,在第八届道医学术交流大会暨武当三丰医学发展论坛上,十堰知百草国医馆董事长罗英认为,中医的出路也在标准化、产业化。
罗英认为,西医(近代和现代医学)借助科技手段和工业化的组织模式,获得了长足发展。而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因在诊病的准确性、开药的有效性、药材的可靠性等方面,缺少严格标准,不仅限制了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甚至在国内也举步维艰。
好医、好药,是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罗英认为,当前中医面临四个难题:如何找对医生,如何保证医生看对病,如何保证医生下对药,如何保证患者吃对药。这四个环节既没有标准,也很难量化。但是,借用工业思维,把中医诊断和治疗进行标准化改造,其结果会大不相同。因此,应该将大工业的思维和理念融入到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上来,对中医药行业模式实行改造。
罗英认为,中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抓住最后的机遇窗口。一是早期诊断和介入。通过将舌象、脐象、眼象、声象、体温、出汗位,以及三焦寒热分布等症状结果编成系统程序,后台根据采集到的症状得出诊断结论,患者也可自测。二是根据“中医十问”的诊病方法,研发人体整体温度和出汗部位检测的诊断设备。三是针对中医探诊结果,结合病理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设备对疾病进行治疗。四是建立道医药材入药标准,中药炮制标准,让道医药成为行业标杆。